藩国态度不同生命也有所不同
中药养生 2020年07月21日 浏览:3 次
摘要:《项链》用先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而《珠宝》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这两篇经典的短篇小说,在讽刺与批判的过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莫泊桑用层层逼近的手法,由浅往深地将人物的性格挖掘出来,成功地塑造了两个生活背景相识,但是因生活态度不同,结局截然不同的两个女性的象形:玛蒂尔德是一个返璞归真,敢于承担,找到真诚,获得平静安宁。郎丹夫人是一个富有心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令人迷惑,使人感觉可怕的象形。在金钱面前前者是人性的崛起,后者是人性的堕落。两篇小说的男主人公的对生活的态度也是值得读者去沉思和反省的,两个家庭对比更能震撼人心的。《项链》告诉人们——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尤其是错误的行为负责。《珠宝》告诉人们——拜金在无形中会让金钱腐蚀人的道德底线。 近日,上初三的女儿让我看看她语文书中两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和《珠宝》。其中短篇小说《项链》我在中学时代也有所学习过,印象很深刻,《珠宝》有没有学过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今天在女儿的一再推荐下,我又重新品读了这两篇经典的短篇小说。让我感触颇为深刻的是两篇小说的主人公,用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了她们不同的人生意义。
女儿说在相比较下她喜欢《项链》里的玛蒂尔德,而不喜欢《珠宝》里的朗丹夫人。听了她的话,我对这两篇短篇小说阅读的欲望更加强烈了。
在我的印象里,《项链》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路瓦栽夫人)是个爱慕虚荣的人。然而,再次品读,感触是截然不同的。以前总认为她是个爱慕虚荣的坏女人。小时候对好坏的区分,觉得好人好的应该像神一样,坏人坏得应该像魔一样。既然玛蒂尔德是个爱慕虚荣的人,那么她就应该和魔鬼一样的坏,这一个印象在我心里积压了二十几年。再次阅读《项链》,被玛蒂尔德的真诚、有所担当所感染,她留在我印象里的坏形象彻底被推翻了。原来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她能为她的错误负责,她的可爱之处就是诚实,因为小时候的误读,委屈她在我心里已经二十年,再次阅读《项链》在我的思维逻辑里给玛蒂尔德算是平反了。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她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里,随后又嫁给了一个教育部的小书记,她从一个小职员的家庭里跳到别一个小职员的家庭里,婚前婚后的生活水平没有太大的变化。中国有句老话说得更好:跟上老爷当娘子,跟上屠夫翻肠子。可见女人嫁人是重生,是多么重要的。玛蒂尔德的平淡生活让她渴望得到梦想中的生活,我们先看看她梦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梦想着幽静的厅堂,装饰着东方的帷幕……梦想着宽敞的客厅,挂着古式的壁衣,陈设着精巧的木器……梦想着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厅,与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梦想着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着墙上的壁衣,绣着批评者对这些折中措施不买账古装人物、仙境般的园林……梦想着盛在名贵碟盘里的佳肴……梦想着一边吃着粉红色鲈鱼或者松鸡翅膀,一边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我们从玛蒂尔德的这七个梦想中,感知到她对上流社会的渴望到达狂乱的程度,这种疯狂的渴望和后文她遗失了项链,为了偿还债务,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玛蒂尔德触景生情的七个梦想,将她的第一层性格:爱慕虚荣,不安现状,想入非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然而对她来说现实是残酷的——她没有漂亮的服装,没有珠宝,什么都没有。“穷人的圈子都是穷人”玛蒂尔德的生活圈子是贫穷的圈子,因为有了这种交际的想法,让她和自己的同学、一个有钱的女朋友(佛来思节)都不来往,因为每次看望佛来思节回来,在心里将自己的生活和佛来思节的生活做一比较,这种攀比让她感到十分痛苦,无形中增加了她更多的伤心、悔恨、失望、困苦。
她想“鲤鱼跳龙门”式的跳入倒“达官贵人”的圈子里,但是苦于没有认识达官显贵的机会,除了幻想之外,她每天面对“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服的粗陋……以及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务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都会引起她对生活产生的悲怆情绪。
在她郁闷的生活中,惊喜不知不觉地到来了,她想跳出“穷人圈子”机会来了——教育部部长邀请路瓦裁夫妇去参加晚会。玛蒂尔德听到这个消息,虽然没有她丈夫想象的那种欢天喜地,但是她心里多多少少是欢喜的,在沾沾自喜之余更多的是忧愁。小说的开头就描述了玛蒂尔德是一个美丽女人,她有着当时上流生活那些贵夫人的一切因素:美丽、丰韵、娇媚等外表气质,更有: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等的内涵。而且她自认为她生来就是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的。
她自身的条件是具备了,而然摆在她的面前是:没有出席的着装、首饰来粉饰她,征得丈夫的同意,做了一套衣服,又没有珠宝去装饰,还是显得同样的寒酸,想去置办一点,可是丈夫一个月的薪水就是那么多,做衣服的钱还是丈夫积攒用来买猎枪的钱,在这种置办了行头就没有吃饭钱的日子里,对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来说,真的是不幸中的不幸。她只能去向自己有钱的同学佛来思节借一条项链来掩饰自己的寒酸。当玛蒂尔德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她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贵、迷人;她满脸笑容,兴高采烈,所有的男宾都被她迷住了,就连部长也给她投来青睐的眼神……
莫泊桑一连用了四个陶醉来渲染玛蒂尔德参加晚会幸福的心情,她的虚荣心大大瞒着之后,悲剧也就发生了,那条借来的项链丢了,天哪!那可是价格不菲得项链呀!他们夫妻疯狂地寻找了一个礼拜之后,一无所获,他们只好四处借钱去买一个一模一样的钻石项链,他们受到打击和借钱的艰辛就不用说了,但是这儿要说的,因为借来的钱都是从“穷人圈子”里借的,玛蒂尔德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玛蒂尔德毅然决然打定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辞去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环境很恶劣的小阁楼住下,这一系列的举止,表现出她的英雄气概,——其实她是诚信、勇敢,敢于面对现实的残酷。玛蒂尔德的第二层性格也就体现出来:真诚、善良、朴实本色。
既然决定了,就不后悔,接下来,路瓦裁夫妇用十年的时间,省吃俭用,去为自己的错误买单。玛蒂尔德懂得了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儿和厨房里讨厌的杂事从现在起都需要她去干,她任劳任怨,在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将垃圾从楼上提下楼,在将一桶桶水从楼下提上楼;在菜市场讨价还价,受嘲骂……十年后她还清了所有广泛交流的债务,显得老了,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粗壮耐劳的妇女。“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出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话,用大桶的水涮洗地板。”这样的描写与开篇的描写成了明显的对比,将玛蒂尔德的坚忍不拔,吃苦耐劳,有所担当的第三层性格表现出来。
小说开头用大量的笔墨,渲染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和想入非非,表现出她的拜金思想,对浮华生活的向往,是为了下 铺垫。在十年的生活磨砺中,让玛蒂尔德判若两人,但是她在苦难的生活中,一个人坐在窗前,回忆着当年的那个舞会,那个晚上,她是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十年的艰辛并没有使玛蒂尔德彻底抛弃虚荣,由此可见,虚荣有多么地深入到了玛蒂尔德的骨髓里
一条假的钻石项链,让玛蒂尔德付出十年的青春,正如小说里说的那样:“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情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那挂假项链的遗失可以说是玛蒂尔德兼具毁灭与重生作用的暴风雨。
我们再看看莫泊桑生活的那个时代,也就是《项链》的时代背景。当时原本就是一个堕落的社会,有一点姿色的女子都想着在自己丈夫之外,找一两个或者更多有钱的男人做情人,而男人更不用说,马不停蹄地换女人,尝新鲜。在这种社会中,玛蒂尔德为了偿还项链借下的巨款而堕落,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在那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里,玛蒂尔德的美丽动人,完全能很轻松地还完账,也不会受到什么指责。而然,玛蒂尔德却用十年的时间,下苦力,偿还债务。小说的结尾更有讽刺意义,在十年后的一个星期天里,在公园里,玛蒂尔德见到了佛来思节,佛来思节依旧是美丽动人的,当玛蒂尔德天真而得意地告诉佛来思节,她这十年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她得到了是心安理得的宁静,当玛蒂尔德知道她为止付出十年美好时光换来的是那串钻石项链是假的,小说戛然而止,这样空白的艺术手法,发人深思,耐人回味。
《项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虚荣而不失淳朴、勤劳的法国城市妇女形象。我们再看看《珠宝》里的郎丹夫人,她在没有结婚之前,不仅美丽而且为人正派,稳重和蔼,有着小家碧玉的风范,“这个年轻的姑娘仿佛是规矩女人的完美无缺的典型,她的纯朴美里有一种天使般的贞洁的梦里,从不离开嘴唇的那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仿佛是她心灵的回光。”在这几句话中,我们就能看到有两个“仿佛”,“仿佛”是为了下 了一个足够的铺垫,这样一个美丽、贤惠的姑娘,谁能娶到她,就是一种幸福。
郎丹先生能娶到这样的夫人,他的幸福简直是难以用笔墨形容的,她勤俭持家,精打细算,虽然郎丹先生年薪只有三千五百法郎,但是他们的日子好像过得很阔绰。她对丈夫更是体贴入微;日久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郎丹先生更爱她——在小说开篇就在渲染着夫妻感情融洽、笃厚。给读者埋下一个误区、一个陷阱。
凡人都是有性格、爱好的,郎丹夫人有两个嗜好:爱看戏和爱假珠宝。因为有前面的铺垫,她的这个嗜好在读者的面前也是可爱的,合理的。我们再接着往下看,郎丹夫人为了取得丈夫的信任,在开始看戏的时候,硬拽着工作了一天的丈夫陪她看戏,直到郎丹先生吃不消了,让她找一个女伴,每天能送她回家就行,为了取得丈夫更大的信任,她故意装作不同意,这样夫妻交涉了很久,直到后来伪装为了讨好他,勉强让了步,她的这一系列举止,让郎丹先生对她说不出的感激。
在她以退为进的行为中,不难看出郎丹夫人是一个富有心机的女人,伪善之人。接下来,她在郎丹先生面前以真论假,说她的珠宝都是假的,因为她早已博得丈夫的信任。而且她掩饰得很好,常常在丈夫的面前,拿出那些珠宝,一边欣赏一边漫不经心地说:“……可是本性难移,我当然更喜欢真的珠宝。”她这样说是为了让她的丈夫更相信这些珠宝是假的,对她的行为不会产生怀疑。她在蒙蔽丈夫的时候,其实内心也是充满内疚的,虽然小说没有直接表现出她的内疚和忏悔,但是有一句话是值得我们去重视的:“……接着就扑到他的怀里,像发了疯似的吻他。”像疯了一样的吻,那是她在赎罪。
如果说玛蒂尔德是堕落社会里的金子,朗丹夫人则是堕落社会里的尘埃。在《珠宝》中朗丹夫人只是一个铺垫,一个引子。莫泊桑为了更深一层地将人性剖析出来,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伪装、玩弄感情与掌骨之中,心甘情愿堕落在金钱的欲望中的小人物形象。
作者并没有将郎丹夫人的罪行说出来,整篇小说给读者就像是隔着一道窗户纸看窗外的风景一样,朦朦胧胧却又是很逼真。小说对于朗丹夫人那些以真乱假的珠宝的来龙并没有交代,直到小说的结尾也没有将这道窗户纸捅破,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莫泊桑将小说写到一半的时候,将这个爱慕虚荣的女人,写死了,这种巧妙的安排,在情节发展中是合情合理的。朗丹先生在失去妻子的日子里是痛苦不堪的,不要说其它时间了,就连他在上班的时间里,听着同事们说着当天的,他都能因为想念妻子而哭出声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她,这给读者又挖了一个陷阱,也给下 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他让妻子的卧室保持原状,她的衣服以及家具都像她临死前一样的放着,他常常将自己关在卧室里哭泣,甚至于他也想跟随妻子而去,这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失妻之痛。觉得他是个太重情义了的男人,这样的一个好男人的不幸是值得人们去同情的。
读者正在为郎丹这么好的一个男人失去妻子同情他,怜悯他,甚至于替他流着伤心的眼泪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他人性的弱点很快就暴露了,没有妻子“精打细算”他的薪水维持他一个人的生活都很困难,他负债累累,于是他疑惑——妻子怎么能把紧紧巴巴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每月的薪水,妻子还能绰绰有余地去买“冒牌的珠宝”,这种疑惑也是挖出朗丹夫人所说的假珠宝的真相了。朗丹先生在变卖珠宝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着实有着强大的讽刺作用。“傻瓜呀!傻瓜!我要是当时就卖给他呢?居然有这么一个不辨真假的珠宝商人!”“不过……不过,您在好好看看,先生,我一直以为它是……假的呢?”这是真实的郎丹先生的想法,随着朗丹先生对金钱的迷恋和有钱人财大气粗的表现,妻子不忠给他带来的耻辱,他的悲痛以及他的在金钱的面前也不顾及自己面子和名誉,被 裸地摆在读者的面前。“郎丹现在也是撕破脸皮争价钱,他发脾气,要人吧账簿给他看;随着金额增加,他的嗓门也越来越大。”“到了街上,她看见了旺多姆纪念柱,恨不得跟爬夺彩竿似的爬上去……”这两句话足够说明了金钱的诱惑力,朗丹先生不仅像有钱人那样挥金如土,还去戏院里和 鬼混,他在戏园子里和 鬼混,反衬了朗丹夫人在戏园子里为了那些珠宝如同 一般出卖肉体。
整篇小说读完之后,读者才从一个一个陷阱里跳出来,恍然大悟,原来朗丹夫妇的所有行为都是假的,他们之间的爱假的,情感也是假的……在拜金者的面前,唯有金钱是他们的最爱。
一切经典的艺术都是有生命,因为它的根须深深地扎在生活的土壤里,越是根深蒂固的艺术作品,越有生命力。100多年过去了,莫泊桑塑造的小说人物形象,依旧是那样鲜明而富有生命力,玛蒂尔德和朗丹夫人以及朗丹先生等这些小说人物形象,依旧活在当下,活在我们这些底层小人物中间,就好像活在读者的身边,在当下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玛蒂尔德的身影,大多数女人都有玛蒂尔德的想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爱打扮不足以奇怪。在参加重要一点的聚会时,在满是衣服的衣橱里找不到合适的衣服,这种心理作用大多数人都有,我也常常有这样的想法,不要说是参加聚会等重要活动了。就是平常,尤其是换季节的时候,总是没有衣服穿,其实衣服堆得如小山,却还是感觉没有衣服穿,所有玛蒂尔德的想法是正常的,要去参加教育部领导的宴会,对一个小人物来说是一种荣耀,没有很合适的衣服和装饰品困扰着玛蒂尔德,她的痛苦也是能被理解的。郎丹夫人似乎也是活在当下的,为了某种利益,出卖色相,不择手段,为一己私利,自甘堕落的人还少吗?
还有《项链》和《珠宝》中的两个男人,他们也是有生命的,在当今社会中是轻而易见的,我还是比较喜欢路瓦栽先生的,他是个正义的男人,当知道妻子弄丢了那挂项链的时候,他紧张、措手不及、彷徨过,更多的是他毅然决然去四处借钱,然后没有半点怨言,一如既往地支持妻子,和妻子并肩作战去偿还那些巨债,他每晚都要给一个商人誊写账目,日积月累他任劳任怨。因为他的态度是端正的,所以才有他们夫妻齐心协力地去还债。
我们再看莫泊桑的创作风格: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他的风格是批判与讽刺现实社会,尤其以讽刺下流社会人们的拜金主义为主,因此他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誉。
《项链》用先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而《珠宝》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这两篇经典的短篇小说,在讽刺与批判的过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莫泊桑用层层逼近的手法,由浅往深地将人物的性格挖掘出来,成功地塑造了两个生活背景相识,但是因生活态度不同,结局截然不同的两个女性的象形:玛蒂尔德是一个返璞归真,敢于承担,找到真诚,获得平静安宁。郎丹夫人是一个富有心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令人迷惑,使人感觉可怕的象形。在金钱面前前者是人性的崛起,后者是人性的堕落。两篇小说的男主人公的对生活的态度也是值得读者去沉思和反省的,两个家庭对比更能震撼人心的。《项链》告诉人们——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尤其是错误的行为负责。《珠宝》告诉人们——拜金在无形中会让金钱腐蚀人的道德底线。
人是七情六欲的主,但人不能让欲望膨大,更不能淹死在自己的欲望中。读完这两篇小说,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态度在生命里到底起来什么样的作用?文学作品是人灵魂的导航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和《珠宝》的素材都很相似,写的都是女人和首饰,情节核心都是项链。《项链》中的假项链让玛蒂尔德付出了十年的青春代价。《珠宝》中,朗丹夫人以真乱假蒙骗自己的丈夫;真的珠宝让朗丹先生既发了意外之财,又蒙受羞辱。这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是爱慕虚荣的人,都是拜金女,但是她们的态度不同,人性中的光辉点也不同,生命的意义也就不同。这两篇小说文章具有很强的讽刺与批判性,让读者受益匪浅的是在讽刺与批判之后所受的教育。
共 6288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莫泊桑的两篇小说我们都耳熟能详。文章通过简要叙述两篇的小说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作家笔下经典的女主人公形象。接着作者充分对比了两篇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爱慕虚荣的性格。玛提尔德用十年的青春为自己的虚荣买单,但是她敢于承担;朗丹夫人的虚伪和堕落,两个男人的性格也做了揭示,路瓦栽的正义和包容,朗丹知道真相后的蒙羞。赏析文章从人性和主题上进行了深刻剖析,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我们思考一个主题:敢于担当才是闪光的人性,生命才有了另一种意义。感受经典,重温经典,欣赏学习佳作。【:琴声悠扬】【江山部精品推荐015100 04】
1楼文友: 20:45:18 如果说玛蒂尔德是堕落社会里的金子,朗丹夫人则是堕落社会里的尘埃。
用经典的语言评论经典。感谢支持作品赏析。
文中个别字和标点了做了修改,不同意见联系我。推荐大家阅读。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回复1楼文友: 07: 6:11 感谢老师的辛勤,辛苦了,遥祝国庆节快乐!
2楼文友: 1 : 2:11 又学习了一遍,要不都忘了。剖析的深刻,直击内心深处的灵魂,读罢,对生活有有了新的领悟。
回复2楼文友: 08: 9:51 呵呵!小妖让我读书的,读了就写一点读后感。
宿迁妇科医院德州白癜风医院哪里较好脸上的湿疹很难愈合吗
- 上一篇: 藩国对联集一七四
- 下一篇 藩国细心的地铁乘客应该已经发现
-
能让你有长寿功效的抗衰老中药
2019-07-13
-
拔罐疗法可增强体质四类操作方法介绍
2019-07-11
-
中药丰胸自然美胸美艳
2019-07-07
-
广东中医药精准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
2019-07-07
-
江西奉新县中医院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
2019-07-02
-
给力的六款中药美容面膜
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