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这本书教你用粥治病
中药养生 2019年06月30日 浏览:9 次
用粥治病在中医学中由来已久, 医圣 张仲景就深谙此法。他在《伤寒论》中谈到用粥的条文共 4条,8个方剂,其中桂枝汤19条、白虎人参汤5条、竹叶石膏汤l条、十枣汤1条、三物白散l条、理中丸2条、桃花汤2条。我们学习这些用粥的经验,运用于临床中,对提高方药的疗效、降低副作用有重要意义。仲景用粥主要有以下作用:在服药后食粥,主要是为帮助主药药力的发挥。如用于发表解肌、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在12条中说: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也就是说,服桂枝汤一段时间后,进食热粥一升,使谷气得充,汗源得以滋养,以助药力,使病邪得以微汗而解。正如《医宗金鉴》所说: 而精义在服后须臾,啜稀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不但易为酿汗,更使已入之邪,不能稍留,将来之邪,不得复入也。 清代名医王旭高说得更明了: 桂枝本不能发汗,故须助以热粥,充胃气以达于肺,肺主皮毛,汗所以出,是渍形以为汗也。 笔者实践证明,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若不食粥,则疗效大打折扣。理中丸(汤)是温中散寒、益气健脾之剂,书中第 86条说: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 其目的也是助药力,利用热粥的散寒养胃之力,以温养培补中气。三物白散是攻逐水饮的温下之剂,以治疗寒实结胸。如药后仍不利,则 进热粥一杯 ,以助巴豆温下寒实之药力。《伤寒论》中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与桃花汤,都用粳米为粥,是在方中作为辅佐药物,直接起治疗作用的。粳米味甘,为五谷之长。前三方均是取其补益中气、和中养胃、滋补胃津,使石膏等大寒之品不致伤胃的功用。正如清代医家柯琴说: 甘草、粳米调和于中宫,且能土中泻火,稼穑作甘,寒剂得之缓其寒,苦剂得之平其苦,使二味为佐,庶大寒大苦之品,无伤损脾胃之虑也。 桃花汤中用粳米,是取粳米和中养胃、健脾止泻之功,助赤石脂、干姜以厚肠胃,共达温中固脱、涩肠止利之效。用粥解除副作用的只有三物白散一方。141条说:服三物白散后 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三物白散为温下之剂,主药巴豆辛温有大毒,为药力峻猛之热性泻下药,治疗中如服药后 利太过 则会伤脾胃。而巴豆得热则助泻,得冷则泻止,此时速服冷粥以解药力即可止利,以缓解副作用。第152条十枣汤为逐水峻剂,应用此方最易耗伤正气。故《伤寒论》中说,在服十枣汤 得快下利后 用 糜粥自养 。取其糜粥易于消化及和中补虚之功,以使正气尽快恢复。《伤寒论》中因用粥的意义不同,所以在用粥的方法上也有区别。综上所述,用粥有冷热之分。特别是其中三物白散一方就列举了用热粥和冷粥两种方法,实为后世用冷、热粥之典范。另外,用粥还有先后之不同。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以及桃花汤用粥基本相同,都是先用粥法。如176条白虎汤中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就是说将粳米与其他药物放在一起,待米煮熟去滓后温服。其目的是用粥直接作为佐药,以协助主药共同治疗。桂枝汤、理中丸、三物白散、十枣汤四方都是后用粥法。桂枝汤是在服药后过一段时间食稀热粥以助药力;理中丸是在服药后立即饮热粥,以利用粥的温中散寒养胃之功,帮助有温中健脾作用的药物发挥药效;服十枣汤后再食热粥是怕十枣汤损伤正气,食粥取其 糜粥自养 之功。从以上分析看,在用粥时间上是有区别的,理中汤最早,桂枝汤稍晚,十枣汤以及三物白散则最晚。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近代很多医生在运用仲景以上诸方时,多不重视粥的运用,甚至弃而不用,这不但违背了仲景制方之义,也会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是应当注意的。仲景用粥治病是很科学和严谨的。仲景用粥治病给后世食物疗法中的粥疗开拓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在近代常用的粥疗方中,除用于助药力、和中养胃、扶补正气外,还多用于辅助治疗和预防疾病,这是对仲景以粥治病的发展。
灯盏花煮水喝的功效与作用灯盏花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
云南生物谷生产的药品

- 上一篇: 2016年四川省中医药工作会在成都召开
- 下一篇 最简单有效的补气法一起练练吧
-
能让你有长寿功效的抗衰老中药
2019-07-13
-
拔罐疗法可增强体质四类操作方法介绍
2019-07-11
-
中药丰胸自然美胸美艳
2019-07-07
-
广东中医药精准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
2019-07-07
-
江西奉新县中医院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
2019-07-02
-
给力的六款中药美容面膜
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