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新闻

冬季天冷

中医新闻  2020年01月08日  浏览:3 次

摘要:冬季天冷,人们的户外运动减少,大家都喜欢窝在家中娱乐。其实久坐不动也会损伤肠胃,影响消化功能,造成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等。 冬天囤肉囤脂肪,麻辣火锅、烤肉、炸鸡啤酒......香不够辣不吃~如此重口味,你的肠胃是不是开始闹别扭了?

为什么冬季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

1、盲目进补,喜食辛辣油腻

主要症状:腹痛、腹泻、腹胀

天冷了,大家都胃口大增,还讲究食补加餐。补品多是油腻食物,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胃堵、胀气。另外,冬天很多人都喜欢吃麻辣、海鲜等刺激性食物,如果餐桌上冷热食物混杂,频频喝酒喝饮料,很容易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胃肠不适症状。

辛辣油腻

2、过量的饮酒

有人说 冬天不喝酒,就像青春喂了狗 。但是过量的饮酒也会造成脾胃的损失,中医学认为酒为湿热之物,而脾喜燥恶湿,湿热易困着脾,影响脾的运化,除了出现上述的不适外,患者还可以有口干、便后 灼热、甚至出现便血等不适感,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的患者,酒更是绝对禁忌。

过量饮酒

、运动过少、长时间不动

主要症状:疲倦胀气,不想吃东西

冬季天冷,人们的户外运动减少,大家都喜欢窝在家中娱乐。其实久坐不动也会损伤肠胃,影响消化功能,造成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等。而且运动少了,胃肠蠕动也会减慢,稍微多吃点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运动过少

4、保暖工作不到位

主要症状:头晕、消化不良、胃堵胃胀

胃肠部位十分娇嫩,特别是对温度的感知非常的敏感,如果气温变化太大,肠胃保暖不到位的话, 受凉 就会导致头晕、堵、胀、嗳气、消化不良等症状的发生。

不少女性朋友夏季为追求美感,着装不当,长时间暴露腹部,损伤了脾胃的阳气,由于夏季自然界阳气较为充盛,所以患者可以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适感。

但进入秋冬季后,自然界阳气相对不足,加之夏季脾胃之气的损失,患者胃肠道不适就凸现,部分女性患者甚至出现了小腹坠胀、痛经、手足冰冷等不适症状。

胃部受凉

中医里有一句话, 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 ,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养生必须先养脾胃,胃强身体才,胃弱身体就虚弱。如果把长寿比喻成盖房子,护好脾胃就是打地基,根基不牢,吃再多营养品、保健品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灸法养胃 黄金 穴

1中脘穴

上、中、下脘三个穴位,被称为 护胃三剑客 ,其中,中脘穴是最重要的,中脘是养胃的良穴,能够调动胃经的元气,也是最常用到的,可以说是补脾治胃病、胃痛的必灸穴位!

2足三里

足三里堪称人体穴位中最耀眼的 明星 之一。俗话说 人是铁饭是钢 ,这和中医常说的 脾胃是后天之本 是相通的。没有了胃肠道的消化能力,五谷杂粮就不能转化为人体的气血,强身健体就无从谈起。民间有 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一说。平时常灸此穴,对保健大有裨益。

内关穴

内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灵枢 经脉篇》,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认为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之功。

内关穴,乃是止痛大穴!常灸此养生穴位可宁心安神、宽胸理气、宣肺平喘、缓急止痛、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等。

冬季该如何预防胃肠疾病?

注意胃部保暖

在较为寒冷的环境下,人体的免疫力下降,会大大增加胃炎的发生。因此,我们要在冬季时刻注意胃部的保暖,适当增添衣物。还可以在饭后或者睡前搓热双手,按顺时针方向腹部。此种方式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我们的胃肠道进行消化。

饮食调理

中医医生提醒,合理的膳食是健康的根本。应尽量做到规律饮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刺激性较大并且难消化的食物,例如平时可以多喝点粥,少吃油炸、酸辣、干硬或者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尽量少吃。常见健脾养胃的食物,如粳米、大枣、白扁豆等,脾胃虚弱者可以经常食用。

适当进行锻炼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部血液循环,加快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缓解胃炎的不适症状,还能帮助提高自身的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复发。因此,我们应保证自己每周至少有 天的运动频率,每次运动达到 0分钟以上。运动方式可以以为主,例如:健步走、慢跑、骑脚踏车、游泳、有氧舞蹈以及跳绳等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

保持愉悦的心情

现代人工作压力较大,经常熬夜,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种长期紧张的不良状态会通过大脑皮质扩散到边缘系统,影响自主,直接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胃血管收缩、幽门痉挛、排空障碍,胃粘膜保护层受损,造成自我消化,形成溃疡。因此,平时要让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并注意劳逸结合,在减少自身压力的同时,也减少了胃的负担。

复方猴头颗粒(金鸡):治疗消化道溃疡药。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

宝宝手心出汗
深圳远大肛肠医院张基林
陕西癫痫病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