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VS研究中医上作者仲易
中医新闻 2019年06月26日 浏览:8 次
本文导读:国医大师陆广莘在访谈中提出“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目前时行的中医相关研究,由于心态上唯恐“不科学”,因此,无论在方法学、应用仪器或检测指标上多拼命地追新,以为越新就越科学。笔者揣摩若以陆老观点为判,此大抵为“研究中医”,而不是“中医研究”。 国医大师陆广莘在访谈中提出 中医研究 和 研究中医 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目前时行的中医相关研究,由于心态上唯恐 不科学 ,因此,无论在方法学、应用仪器或检测指标上多拼命地追新,以为越新就越科学。笔者揣摩若以陆老观点为判,此大抵为 研究中医 ,而不是 中医研究 。
窃以为,真正的 中医研究 ,其方法的选择,首要的不是 新 ,而是合适。
流行的所谓新法,多半是建立在以 原子论 为奠基的 形态科学 上的还原分析方法,以之研究中医,不能说全无借鉴之处,但面对以 元气论 为基的中医学术,其隔阂本应可想而知。但研究者对此所取的态度往往是视而不见,或天真地认为,只要仪器够尖端,指标够先进,一切问题均可迎刃而解。但是作为支配研究方式、研究仪器、研究指标的方法论真的可以搁置到一边避而不谈吗?
我们不妨先看看自己要研究的对象是怎么样的。
以 元气论 为基的 元整体观 建立的中医学强调的是以宇宙一体,天人合一,整体不容分割的大视野来看待事物的整体性。万物由气聚散而成,一切事物都在气的动态流衍及气化氤氲之中融会贯通,任何一个局部都是整体中的局部,不是独立的部分。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万物因气而建立联系,是以联系性及协调性是其关注点;整体、动态、联系、协调是其主要特点。因此,任何破坏或妨碍整体、动态、联系、协调的研究方法均难以窥其全貌,应属常识。
以 原子论 为背景的还原分析方法非得把整体分拆为部分来观察,非静态、非切割,非降解不足以施其技。这种方法在 形态科学 这种大体合适的对象的研究上自有其优势,比如对整体中的部分有着比 元气论 方法更深入、细致、微观的认识,形成较精确、严谨的原理,建立形式逻辑更严密的概念体系。
但这种与 元气论 恰恰背道而驰的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把复杂的事物通过还原、降解使之简单化是此法的基本方式,但面对不应分解、不可还原的对象和内容,譬如 元整体 背景下的中医学时,勉强地分解,实是对整体联系的破坏。复杂现象的复杂性机制是无法简而化之的,须知,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无论在哲学上,还是在自然科学上都是一个常理。整体不是由其中多个部分简单堆砌而成,而是各部分有效组合的一个整体,所以有机协调的系统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无论这个整体是合整体还是元整体。即便是研究整体背景下的西医学,还原分析方法其实也时显力不从心,局部分解得越精细,越微观,其在整体中的关系就越复杂,而处理复杂关系并非此法之所长。
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常有这种体会,以局部观治病,若以局部机能或指标为评价的话,可能好得快而直接,但整体中一个局部的调整,就有可能影响到另一些局部,时不时就会出现跷跷板现象,一边压下去了,另一边就跷了起来,即治好了一个病,另个病可能就出来了。而整体治疗,本质上是整个人体生化内环境的调整,由于是整体之调,因此,其效果之显不一定能如局部之调快。但它的好处是:一个病调好了,同样生化环境背景下的另一个或一些病也有可能随之而好转,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现象,在中医的治疗中是屡见不鲜的,如心脾两虚而不寐者,求治的是失眠,以归脾汤加减治之,则不但睡眠改善了,心悸、易惊、眩晕也减轻了,胃口也好转了,大便也通畅了,月经也正常了,面色也好了,体力也足了,精神也旺了 可见以局部观视点处理问题与以整体观视野处理问题所得是不尽相同的。
中医学天人间、人体内层层错综复杂的关系特性比 形态科学 之西医更为复杂。中国科学院朱清时院士对这个问题看得透彻: 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科学总是把复杂事物看作整体来研究,他们认为,若把事件简化成最基本的单元,就要把许多重要信息都去除掉,如单元之间的连接与组合方式等,这样做就把复杂事物变样了 。
作者:仲易。号:4949 525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威门热淋清颗粒哪里有售威门热淋清颗粒有用吗
小便黄赤什么原因引起的

- 上一篇: 简单晚餐食谱四种简单易做的晚餐食谱
- 下一篇 最全中医产后调理攻略专攻月子病
-
面对攻克痛经新闻不应一笑了之
2019-07-16
-
在医学教育中植入人文精神
2019-07-15
-
中医如何淡化疤痕
2019-07-13
-
江苏推广多学科一体化诊疗
2019-07-13
-
海马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2
-
补肾药膳让身体日渐强壮
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