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春季如何养生黄帝内经这么说
中医新闻 2019年09月18日 浏览:5 次
摘要:中医禀“天人相应”的思想,注重春季的养生保健,而老年人更应关注春季的养生保健,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老年人由于脏器老化,机能衰退,宿疾易发,也易诱发新病。《灵枢 天年》篇认为: 人老肝先衰 ,而春气通于肝,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
禀 天人相应 的思想,注重春季的保健,而老年人更应关注春季的养生保健,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是阳气逐渐萌发的季节,也是四季之首,与肝相应,春季养生乃四季养生之根本。那么《内经》是如何论老年春季之养生保健呢?
从《内经》窥视春季养生
《素问 宝命全形论篇》认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故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即 天人相应 ,人要健康长寿就应 法于阴阳 ,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正如《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所说: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要从于四时阴阳的变化始能 苛疾不起 。《灵枢 本神》篇亦有: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也强调人体必须顺应四时的自然变化规律,从而加强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而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内经》在其顺应四时自然变化进行脏腑调养的理论中,对于春季养生尤为重视,认为春三月,是自然界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季节。《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指出在春令季节阳气始生,人们应从调摄、生活起居、运动健身等诸多方面,以 生 为中心对人体进行调养,否则就会 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
此外,《灵枢 天年》曰: 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 提出了肝气衰可引发其他脏腑的虚衰,从而开始了人体衰老的进程。即 人老肝先衰 ,而春气通于肝,肝脏似草木,草木应春季而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功能活跃。
故而中医禀 天人相应 思想,提出老年人应注重春季的养生保健,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而达到益寿延年之养生目的。
年老体衰,应顺四时
老年人由于脏器老化,机能衰退,适应性差,抵抗力弱,易发宿疾或诱发新病。
老年女性由于围绝经期内分泌的变化,生理上和心理上发生重要转折,卵巢功能逐渐低下,激素水平分泌减少,体内代谢的变化,易产生各种症状和疾病。因此,要重视和关心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使其顺利地度过晚年。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自然界各种生物萌发,显出勃勃生机。春季养生是四时养生之首,其养生极为重要。春季的养生保健要根据春令之气生发舒展的特点,应顺应时令,导春阳升发之气,防患于未然,以保障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
顺应肝气,调畅情志
《素问 六节藏象论篇》曰: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通于春气。 春属木,与肝相应,春气主升,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春季是发陈的季节,人体阳气潜藏一冬,至春日发泄,始无抑郁之患。
因此,春令之养生贵在于调畅情志,养生发之阳气,顺应春季 生 的特性,保持心情舒畅,即如《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所说: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春季要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生机,以应春日之 养生之道 。《管子 内业》云: 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 提出保持乐观情绪来达到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
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可以对人体的脏腑器官组织及功能发生重大影响,如何充分发挥这种影响中的有益部分而减少或避免有害部分是养生保健的重要任务。《素问 至真要大论篇》中就提出: 清净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 强调保健应注重清净养神,调养情志。
老年人肝血渐衰,肝气失调,易出现胸闷、头昏目眩等肝气郁滞及肝阳上亢等症状,要特别注意调适心理,稳定情绪,积极寻求闲情逸致,以调养肝气,使身体保持蓬勃向上的健康状态。
老年女性在精神和心理上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和,会发生精神状态与心理状态方面的改变,更要注重心理调适,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这对提高抗病能力,促进健康,大有益处。
重养脾胃,以滋本源
老年是生命过程中人体组织器官走向老化和生理功能衰退的阶段,而机体衰老主要因气血阴阳失调、脏腑气血亏损所致。
人身根本有二:一为先天,一为后天。先天之本, 必得脾之充养,始能源泉不竭 ,故老年人养生健身,首先要顾护脾胃,防止 饮食自倍 和 膏粱厚味 损伤脾胃,尤其是老年女性,阳明经脉空虚,脾胃虚弱,更要注意营养均衡, 谨和五味 ,不可暴饮暴食、生冷无节、饮酒无度。
《寿亲养老新书》云: 高年之人,其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之资气血。若生冷无节,饮食失宜,调停无度,会成疾患。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气血健壮,气血 生化有源则可延年益寿。
此外,春季养生还应 宜甘减酸 。明 高濂《遵生八笺》中记载: 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 肝与脾为相克关系,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故宜多食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以养阳敛阳、养肝护脾。
老年女性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心理,应经常喝牛奶,吃豆制品、虾仁、虾皮等以利于钙的吸收。
动以养形,清净养神
春季天气转暖,万物复苏,人体各脏腑器官的功能也相应地开始恢复生机。养生应 和于术数 ,即恰当运用各种修身养性之术而达到动以养形的目的。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云: 春三月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养生之道也。 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在 动 , 养生莫善于习动 ,适当运动是健身养形的根本措施。
早在秦代人们就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若缺乏运动则可使气机郁滞,致生诸病。老年人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做户外活动,以适应时令特点,这样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郁滞疏散,调整大脑皮层的活动状态,又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既可舒展筋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与抗病能力,还可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并减少心脏病的发生,祛病健身。
此外户外阳光的直接照射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对老年女性来说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老年人各系统细胞衰退,在适度运动的同时不能忽略思想的清净。《素问 生气通天论篇》说: 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说明思想恬静,既可防止。
已病防变,及时就医
老年人适应性较差,抵抗力减弱,发病之后特别是发病之初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加重趋势和已经萌芽的先兆症状,应及早就医以阻止或扭转病情的发展或传变,促使疾病早期痊愈。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 可见早期诊治是十分重要的。
任何疾病在初期或萌芽阶段,由于病位浅、病情轻、正气尚足,故邪气易于被驱除。此外,根据疾病的发展和传变规律,在治疗某一病证时,应 先安未受邪之地 ,即预先对可能受影响的部位加以固护,增强其抗邪能力。正如《金匮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曰: 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小结
老年春季养生要顺应四时阴阳之变化,以春阳升发之气,调养心神,舒畅情致,顾护脾胃,动静结合,使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做到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否则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补气,滋肾,益精,用于气阴亏虚、肾精不定所致的头晕、心悸、目眩、耳鸣、健忘、失眠、疲乏无力;更年期综合症,病后体虚见上述证候者。
小儿厌食挑食不吃饭怎么办儿童健脾胃的药有哪些
孩子脸色发黄

- 上一篇: 牛蒡是什么东西
- 下一篇 薏米苦瓜排骨汤的做法
-
面对攻克痛经新闻不应一笑了之
2019-07-16
-
在医学教育中植入人文精神
2019-07-15
-
中医如何淡化疤痕
2019-07-13
-
江苏推广多学科一体化诊疗
2019-07-13
-
海马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2
-
补肾药膳让身体日渐强壮
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