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美容 2020年01月20日 浏览:3 次
摘要: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扶正祛邪。精神情志的波动,常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护理上应加强精神护理,做好开导劝慰和鼓励工作,使病员情志舒畅愉快、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有利扶植正气、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疾病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过程,邪胜于正病进,正胜于邪病退。因此,为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护理的重点应放在邪正双方力理的对比上,通过扶正祛邪,使疾病向痊愈转化。
所谓扶正,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扶正多用补虚的方法。 1、食补与药补 根据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的病人,分别采用补气、补阳、滋阴、的护理方法。如气虚可给人参、、山药、大枣等补气之品;血虚可给阿胶、猪肝、桂圆、大枣等补血之品;阴虚可给子、、银耳等滋阴清补之物;阳虚可给牛肉、羊肉、狗肉、鸡等温补之品。 2、调摄精神情志 精神情志的波动,常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护理上应加神护理,做好开导劝慰和鼓励工作,使病员情志舒畅愉快、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有利扶植正气、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动静相宜 动和静应视病情轻重而定。如急性病期,应静卧休息,以培育正气和减少气血的耗损。随着病情的好转或慢性病期,可根据体力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调节气机、通利关节,增强体质和抗病的能力。 所谓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泻实的方法。如外感表证者,宜用发汗解表;宿食停滞或食物中毒等,宜用消食导滞或吐法等。 扶正祛邪原则在护理上具体运用时,要注意扶正不留邪和祛邪不伤正。如急性病期病员,应有忌食补养之食品或药品,以防留邪;表证病人在用汗法祛邪时,应以周身汗出表解为度,切忌大汗淋漓而伤正;阳明腑实证病人采用通里攻下法时,应以腑通热退汗止为宜,不可腹泻频数而伤正等。 总之,在临床运用扶正祛邪的护理原则时,应根据疾病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运用。通过扶正使正气加强,通过祛邪能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达到邪去正安之目的。苗医:布西汗吴苯,漳砧泱安洗侬,挡呕,仃网停,仰溪罗欧,阿杜洛,求抡歪,阿比赊。中医:益气解毒,散结消肿,和胃安神。用于肿瘤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免疫功能降低所致的体虚乏力、食欲不振、呕吐、失眠等症的辅助治疗。
厦门中医男科医院治疗滑囊炎的药物小孩消化不好怎么办
- 上一篇: p小方法能丰胸还不怕长胖p
- 下一篇 紫外线强烈
相关文章
-
北京市海淀区短道速滑队春节假期封闭式集训
2020-07-03
-
吃什么对头发好对头发好的食物大公开
2019-07-07
-
中医药受多国使节青睐
2019-07-07
-
电子按摩器的利与弊
2019-07-01
-
警惕肾脏有问题的几个危险信号
2019-07-01
-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绿化带
201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