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易主要学什么二作者仲易
中医减肥 2019年09月07日 浏览:7 次
本文导读:中医是按线性思维创造并发展起来的吗?凡临证者都知道,临床之证多为兼证、合证,甚至是多病多证相合、相兼,如果说世上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则世上也不应有两个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整体背景是完全一样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千变万化,才是证的本象。可怜的求学者们,却在按几乎不变的纯证来学习如何按图索骥,甚至是刻舟求剑到临床才发现,所学与实际大多货不对版。 中医是按线性思维创造并发展起来的吗?凡临证者都知道,临床之证多为兼证、合证,甚至是多病多证相合、相兼,如果说世上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则世上也不应有两个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整体背景是完全一样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千变万化,才是证的本象。可怜的求学者们,却在按几乎不变的纯证来学习如何按图索骥,甚至是刻舟求剑到临床才发现,所学与实际大多货不对版。
什么原因?说白了,就是学术上的自我矮化,自我从属,漠视自身学科特点,盲目照搬西方的科研与教科书模式。把西方思维当作唯一科学或唯一成熟的思维。不错,西方的思维方法,尤其在形式逻辑上确有可取、可借鉴之处,三段论的逻辑推导的确严密。但西方思维在科学上也是有其适用点的,前提就是这门学科是严格在西方思维指导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可惜中医并不符合这一点。我们不能说西方思维不含 智慧 因素,但它似乎更像是 知识 型思维。因此,借鉴西方思维无妨,但以此来全面取代东方思维是否行得通?实在不难想象,因为中医不是纯粹的知识之学,它更接近智慧之学。
或者反过来问,西方思维是否具备与中医有源流关系的《易》思维的所有特点?如果不是,则《易》思维仍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易》的 一阴一阳之谓道 、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 立象以尽意 、 位、时、中 、 生生之谓易 、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等范畴与命题至今仍启发、指导着中医。因此中医之变应是顺应自身发展规律的因适之变。而不是漠视客观规律,以现代化之名,为求变而强变,对
中医行 弃道从器 的零割之实。
2009年4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但若中医顺着 弃道从器 之路而行,则几如自动放弃中医的文化内核部分,当它自身都没多少中华文化时还如何能体现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日本、韩国与一些伊斯兰国家,在自身文化保留得很好的同时,现代化程度不也很高吗?这直接启示了我们,并不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要跟自己的古文化过不去才能实现现代化的。
作者:仲易。号:4949 525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丁桂薏芽健脾吃多久宝宝不消化肚子疼怎么办
怎样做微信小程序

- 上一篇: 颈椎错位压迫神经
- 下一篇 奶香南瓜豆腐羹的做法
-
都市健身新概念
2019-07-16
-
眼睛草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6
-
菜豆树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2
-
中医治疗雀斑都有哪些偏方
2019-07-11
-
中医提醒女性也补肾
2019-07-07
-
水母雪莲花育苗移栽的几点经验
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