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毒攻毒真的有效吗
中药方剂 2019年11月17日 浏览:4 次
“以毒攻毒”真的有效吗?
以毒攻毒 这句话常被引用,尤其是在武侠小说中,当一个人身受重伤的时候,往往救治的办法就是 以毒攻毒 ,但 毒药攻邪 却总在引用时被 忽略 。因为老百姓如果不懂这句话的意思,不免大惊失色。
在西汉以前,毒和药是同一个意思。比如《周礼》说: 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说文解字》认为 毒者,厚也 。在某方面有超常作用的事物,称为毒,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药。
中医的 以毒攻毒 ,是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的邪毒。中药的 毒 ,就是偏性,偏性越大,效果越强。人到临终时刻,可谓偏到极处了,怎样才能力挽生死之狂澜?非用药性极偏、毒性极大的东西不可。情花与断肠草,应该说,是以毒攻毒的极端状态。
是药三分毒。五谷、五果、五畜、五菜难道就没有偏性?当然不是,但它们只偏一二分。比如西瓜有一二分寒凉,吃多了容易让人腹泻;但大黄可有八九分寒凉,普通人用了可能大泻不止。
治寒以热,治热以寒。 用偏性与邪毒相当、方向与邪毒相反的药物,就能治好疾病。比如大毒的附子,它偏性极热,用于寒邪极盛的病人以毒攻毒。但药典规定,附子内服每剂不能超过15克。事实上,15克附子往往不足以跟极盛的寒邪抗衡,老中医可使用附子200克而令病人起死回生的例子不在少数。这是现代医学与中医实践的矛盾之处。
所谓以毒攻毒、以偏纠偏,一定要弄清楚邪毒偏在何处,药性偏于何方。如果用反了,就会造成毒上加毒、偏上更偏,无异于火上浇油,雪上加霜。若病人一命呜呼,不能怪附子之毒或药性之偏,只能怪用药之人不懂得何谓以毒攻毒。
儿童中暑的症状孩子不消化的症状
如何判断是否肾虚

- 上一篇: 青椒素馅饺子的做法有哪些
- 下一篇 孜然蘑菇的做法
相关文章
-
心脏病发作时可咳嗽自救
2019-07-16
-
贵州贵阳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2019-07-13
-
丰胸食谱打造完美双峰
2019-07-12
-
专家提醒盲目针灸减肥小心传染上病
2019-07-11
-
人工栽培雪莲花的要点
2019-07-06
-
以鱼腥草为主的方剂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