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保健

走马胎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止痛化毒生肌

中医保健  2020年02月04日  浏览:3 次

摘要:走马胎【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止痛;化毒生肌。主风湿痹痛;产后血瘀;痈疽溃疡;跌打肿痛

【拼音名】ZǒuMǎTāi

【别名】大发药、走马风、山鼠、血枫、九丝马、马路、山猪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gigantifoliaStapf[A.Pseu-doverticillataMer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大灌木,高约1- m。具粗厚的匍匐根茎;茎粗壮,通常无分枝,幼嫩部分被微柔毛。叶通常簇生于茎顶端;叶柄长2-4cm,具波状狭翅;叶片膜质,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25-48cm,宽9-17cm,先端钝急尖或近渐监,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边缘具密啮蚀状细齿,齿具小尖头,背面叶脉上被细微柔毛,具疏眼点,以近边缘较多,不成边缘脉。由多个亚伞形花序组成的大型金字塔状或总状圆锥花序,长20- ,宽约10cm或更宽,每亚伞形花序有花9-15朵;花梗长1-1.5cm;萼片狭三角状卵形或披外形,长1.5-2mm,被疏微柔毛,具腺点,缘毛不明显;花瓣白色或粉红色,卵形,长4-5mm,具疏腺点;雄蕊为花瓣长的2/ ,花药卵形;雌蕊与花瓣几等长,子房被微柔毛。果球形,直径约6mm,红色,具纵胁,多少具腺点。花期4-6月,有时2- 月,果期11-12月,有时2-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 00m以下的山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根呈不规则圆柱形,略呈串珠状膨大,长短不一,直径1.5-4cm。表面灰褐色或带暗紫色,具纵沟纹,习称蛤蟆皮皱纹,皮部易剥落,厚约2mm。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淡红色,有紫红色小点,木部黄白色,可见细密放射状菊花纹。商品常切成斜片,厚约2mm。气微,味淡,略辛。

相以质干硬、色红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由数列栓细胞组成。皮层宽广,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内皮层细胞凯氏带明显。韧皮部狭窄,初生木质部6原型。

【性味】苦;微辛;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止痛;化毒生肌。主风湿痹痛;产后血瘀;痈疽溃疡;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 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祛风,除酒病。治走马风。

2.《本草纲目拾遗》:研粉敷痈疽,长肌化毒,收口。

.《本草求原》:壮筋骨,已劳倦。

4.《岭南采药录》:理跌打伤,止痛,治四肢疼痛,俱水煎服。

5.《陆川本草》:祛风湿。治,风瘫鹤膝。

6.《广西志》:活血行血。治产后血瘀。

【摘录】《中华本草》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仅在至少一种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使用。可用于慢性关节炎(如骨关节炎等)的疼痛、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的症状治疗。

北海十佳妇科医院
血管堵塞有斑块通心络能治疗吗
北京京科银康中医医院专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