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打造宜居城市客厅
中医保健 2020年06月22日 浏览:3 次
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打造宜居城市客厅
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被打造为大沥的“城市样板间”。欧镜开/摄水清岸绿的九龙涌公园。珠江时报/方智恒摄大沥环境监察人员抽取水样进行调查。大沥镇安装的空气质量微型监测站。在重点区域构建区域分级监管体系,实施大气污染精准防治;以格化管理为基础实现污染源上图,让执法人员可“一图走社区”;运用智慧环保物联技术,对企业从生产到排污进行全过程视频监控……这些年来,大沥在环境治理方面,探索出一个又一个创新举措。对不少市民来说,一个城市是否宜居,不仅在于这里有没有便捷的交通、发达的商业、高耸的大楼,更在于空气是否良好、环境是否生态可亲。步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沥,如今正逐步打造一个立体式的环保工作模式,致力为人们打造一个更宜居的优质“城市客厅”。产业转型升级折射治污决心这个周一,沥雄社区的吴丹妮趁着天气晴好,专门带孩子到位于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的九龙公园玩耍。在大沥居住了不到3年的她,从没想到这个充满岭南风情的生态公园,前身竟然是一个落后行业的聚集地。2007年初,一场轰轰烈烈的废旧塑料回收基地清理整治行动以雷霆之势展开。近2000家废旧塑料加工企业一个月内被取缔,在联滘片区及周边经营了30多年的废旧塑料回收加工行业从此成为历史。而这片土地,短短数年间便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沥的“城市样板间”——广佛国际商贸城。这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取缔行动,仅仅是大沥镇环保之路的新起点。产业的低端化、粗放式发展,往往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近年大沥坚持将产业转型升级放在重要位置,铁腕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全力加大对废旧塑料、铝型材、小熔铸、锅炉、家具等行业的整治和改造力度,工业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环境质量实现稳步提升。在大力度的产业转型升级背后,大沥已经坚定了治污的决心。通过二三产业互动提升、内提外引一齐发力,大沥期望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与此同时,大沥也在积极推动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并得到了不少企业的积极响应。以铝型材行业为例,根据部署,在2017年6月30日前,镇内全部铝型材企业需完成厂内主要燃用设备的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未完成的将被实行停产整治。目前,大沥纳入整治的30家铝型材企业已有27家完成这项工作,完成率达90%。创新手段助推村级工业园整治在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沥也在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在全区各镇街中率先推行企业污染源上图,构建透明的监管体系,同时为村级工业园区改造积累经验。“污染源上图”本是村级工业园区整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大沥环保部门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以络化管理为基础,将各社区以村级工业园区范围划分为若干子区,子区内凡有污染源的工厂企业必须全部编号,详细登记企业具体信息,并辅以络化管理人员联系资料形成各社区污染源分布电子图。目前,大沥全镇已有2361个污染源标示上图。在日常的管理工作过程中,执法人员根据检查需要可打印相应分布图,看图即可对污染源信息一目了然,实现“一图走社区”。此外,市民也可利用地图对污染工厂企业进行全面监督、快速举报,实现“看图即举报”,形成环保执法监管前置、投诉快速处理的良好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大沥还会在执法检查过程中不断完善、实时更新、滚动管理,使信息更丰富更准确更有效。此外,大沥环保部门也要求各社区形成“一村一策”的环保管理目标,对淘汰、打击、整治、提升的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制定监管计划,逐步实现村级工业园区的“换血”。如今,大沥各社区按“一村一策”推进第一、二批村级工业园区整治,目前已完成清理淘汰企业291家,整治提升企业149家,强化监管企业191家。对大气污染源实行精准防治空气质量好不好,往往是市民对生活环境是否优质的一个最直观的感受。2013年起,大沥镇开始部署冬春季节大气质量应急预警工作。经过数年的探索,到今年该镇已构建完善的大气污染精准防治工作机制,成立了环保、住建、执法、市政等9个部门组成的大气综合治理专责组,建立快速响应、精准防治、定期会议等的工作制度。如今,大沥更已出台《大沥镇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精准防治实施方案》,对以大沥中学空气质量监测子站为中心的周边大气污染源实行“四态三级”管理。具体来说,就是按中心半径1公里、1~3公里、3~5公里的范围划分三级管控区,因应常规、轻度、中度、重度四种大气环境状态,对工业污染源、扬尘污染源、机动车污染源、餐饮油烟污染源、露天焚烧污染源5大污染源实施精准防控。以对扬尘污染源的管控为例,当大沥环境进入轻度污染状态时,一级管控区域内施工工地需停止干料搅拌、土石方作业和渣土运输等主要产生扬尘工序;若是进入重度状态,一级、二级、三级管控区域内的工地都需要停止施工。通过在重点区域构建区域分级监管体系,加强各类大气污染源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管控力度,有助于减少相关污染物排放,从而快捷、有效地改善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此外,为了实现大气污染防治从凭经验、凭感觉、粗放式向精准化、实时化、精准化转变,大沥在现有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的基础上,还引入微型化监测技术,进行大范围、高密度“格组合布点”,实现监测、预警、执法等三位一体的监管,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大沥已安装了8个空气质量微型监测站并联,监测多种污染物浓度和气象参数等。同时通过建设精准化监控管理平台,实现大气环境指标可通过监控中心、APP等管理平台实时查看、超标短信提醒、实时捕捉和快速锁定主要污染排放来源、限时管理、巡查反馈等功能。“整治+提升”重塑水乡风情蜿蜒的河涌流过村庄,岸旁树影婆娑;每逢节庆日,龙舟好手在碧波中扬桨……在不少“老大沥”的记忆中,大沥也曾拥有岭南水乡的典型“美貌”。然而,在改革开放后的多年工业化进程中,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排污设施建设滞后、大量生活及工业污水直排入河等原因,昔日水清鱼肥的大沥各河涌几乎都受到影响。大沥地处广佛核心区,河密集、水系发达,全镇河涌共160多条,主、支干河涌21条,总长度180公里,水面面积达280万平方米。水的变迁,考量着一个地区的发展追求。尽管难度极大,但大沥镇近年来始终没有放弃过对水环境的治理。这些年来,大沥以广佛跨界河涌整治为抓手、以“截、堵、疏、引、治、整”六字治水方针为引领,打造“大沥镇治水战略蓝图”,总揽全镇截污、治污、调水、引水等各类工程开展,实现水体治理“一盘棋”。当前,该镇已有4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投产运行,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9.5万吨/日,配套截污管291公里。此外还通过推进活水工程,建设10座引水泵站和10个节制闸,打通全镇治水“经络”。大沥还积极实施盐步大涌、漖表涌、水头涌等35条河涌生态修复项目,实现镇内流域整治全覆盖。为进一步提升水环境监督的“技防”水平,逐步实现全方位、全天候、多层次环境监管,大沥镇运用智慧环保物联技术,建设了污染源监控系统。目前,这个系统已将该镇100家铝型材及金属表面处理企业纳入监控。企业从生产到排污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车间、污水处理装置、进水口、排水口等都装上了高清摄像。有了这一平台,大沥环保部门可对排放水体的PH值以及进出水对比数据进行监控。通过和电脑终端,执法人员能够实时了解监管对象排污情况为很多人提供了一个可以利用络平台赚钱的机会,为环保执法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及时遏制偷排偷放行为。这个系统突破了传统人为监管模式的局限,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从生产到排污进行全过程监管,真正实现监管无死角,为该镇强化水环境监管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水体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河涌岸线也需要提升,才能塑造大沥水环境的“高颜值”。因此,大沥目前也在大力度推进岸线整治提升。目前,该镇实施了九村涌怡兴村段进行岸线及清淤整治,以此进一步美化河道景观,同时开展佛山水道北岸堤围提升整治、建设滨江公园,期望可进一步提升区域内的城市景观和品牌价值,打造一个环境更优质、更宜居的城市客厅而在他看来。大沥治污的“那些事”●技防污染源上图。大沥把全镇2361个污染源标示上图,一图涵盖园区布局、格管理、管铺设、企业信息。执法人员可实现“一图走社区”,市民也可实现“看图即举报”。微型监测站。截至目前,大沥共安装8个空气质量微型监测站并联,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和PM2.5六项污染物浓度和气象五参数等。监控系统。目前已有100家铝型材及金属表面处理企业纳入系统。环保部门对企业从生产到排污的各个环节均实施24小时监控。●人防探索环境管理员制度。将环境监察力量向基层延伸,建立起人数达78人的基层环保管理员队伍。在全镇26个农村社区分别建立环境保护工作站,每个社区配备3名环保管理员,并实施半年一次的考核。成立水环境综合治理局。大沥在各镇街中率先成立水环境综合治理局,整合环保、水利、市政等专业人才,组建一支16人的治水队伍,统筹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果空气质量优化。今年至今,大沥中学监测子站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优良级别天数共296天,空气优良率为81%,与2014年相比上升23%,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25.0%,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下降5.1%,PM10平均浓度下降25.6%,PM2.5平均浓度下降33.3%。河涌整治成效显现。大沥已累计投入22亿元,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4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9.5万吨/日,配套截污管291公里。同时,大沥现阶段整治主、支干河涌共计35条,并陆续对75条河涌实施清淤工程,从而构建环城生态水、重塑水生态环境。文/珠江时报李翠贞通讯员冼国勇梁景萍
怎么样改善前列腺增生冠心病怎么治疗最好南宁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
球曼联大杀器齐肩德罗巴穆帅绝境还得靠他
2020-06-24
-
春节护胃饮食坚守八分原则
2019-07-13
-
刮痧常见保健功效1
2019-07-13
-
茵陈的炮制方法
2019-07-11
-
长期拔罐有无副作用
2019-07-07
-
巧鉴人参的品质1
20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