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保健

八旬老教授撰文为宋玉辩诬

中医保健  2021年11月16日  浏览:5 次

今年是我国著名辞赋家宋玉去世2250周年。近日,湖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退休老教授江柳致信本报提出,郭沫若当年骂宋玉为“没有骨气的文人”是错误的,并撰文为宋玉“翻案”。而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观点各异,有人认为宋玉“的确没有骨气”,也有人认为郭沫若的话“信不得”。

8 岁的江柳对宋玉辞赋情有独钟。他说,古代文学中,宋玉与屈原齐名,并称“屈宋”,现在许多湖北人“只闻屈原,不知宋玉”,就是因为郭沫若在1942年首演的话剧《屈原》中,把宋玉塑造成没有骨气的文人,导致宋玉名誉一落千丈。江老认为,宋玉官位卑微,无法参与朝政,但能作赋以讽谏楚王,不算没骨气;宋玉辞赋赞颂了自然与生命之美,情真意切,不算帮闲文人。“我们应更重视宋玉及其辞赋这一楚文化的瑰宝。”他说。

宋玉是屈原之后的著名辞赋家。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最早对其评价:“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司马迁认为宋玉虽善赋,在人格上却不如屈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却认为“屈宋逸步,莫之能追”,对宋玉评价有了划时代的提高。

在当代,章培恒、骆玉明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写明,宋玉的代表作《九辩》揭露批判了楚国腐朽政治,但并没有屈原那样深广的忧愤和追求理想的巨大热情;赋中有个人失意的不满,但并没有屈原那样高傲的自信和不屈的对抗精神,反而以清高为掩饰,屈服于社会势力的压迫。2004年,湖北荆楚文化研究会顾问杨斌庆和宜城一中语文特级教师程本兴,联合撰文《宋玉立身本高洁》发表在当年第2期《湖北社会科学》杂志上,为宋玉辩诬,引起不小争议。

“宋玉的作品,很难证明他是个有骨气的文人。”华中师大文学院古代文学专家刘兴林赞同郭沫若的观点,而武汉大学古代文学教授陈文新则表示,郭沫若做研究不严谨,很多时候借题发挥,“难免把宋玉搞极端了。”

链接

宋玉,又名子渊,生于公元前 01年(一说前290年),相传是屈原的学生。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曾事楚顷襄王。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今人常说的“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增之一分太长,减之一分太短”等皆典出玉赋。宋玉是中国历史上与潘安并称的帅哥。

[NextPage]

一个宋玉,两副面孔

成为VIP玩家同样可以!挑战在玩家离线状态依然可以进行 ——古代文学专家为宋玉PK

如何从作品中理解宋玉?史上对宋玉的评价,听谁的不听谁的?如何看待“屈宋”并称?江柳为宋玉辩诬的观点,引起了刘兴林和陈文新两位古代文学专家的争论。

争议一:宋玉辞赋证明其没有骨气?

刘兴林:文人骨气有比较才有鉴别,宋玉说自己是“阳春白雪”,这是效仿屈原,但实际上他没有屈原那种关注现实、承受痛苦的精神;宋玉的辞赋很美,但内容比较空泛,其骨气与屈原不可相提并论。

陈文新:宋玉辞赋开中国“悲秋”之先河,贴近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情感,深刻影响了汉代文学,应该予以肯定。他相当于御用文人,在封建时代,总有一些人的文字是为当时的朝廷或君王服务的。

争议二:司马迁、刘勰和郭沫若的评价,听谁的?

刘兴林:我赞同司马迁和郭沫若的观点,屈原敢于直谏,而宋玉不敢,相反迎合君王,投其所好。郭沫若的观点常常武断,说他没有骨气可能稍微过分,但起码也没有证据证明他是有骨气的。

陈文新: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本来就一肚子委屈,也因此更关注那些悲剧命运的人物,所以偏向敢骂的屈原,而轻宋玉。到了刘勰的时代,受东汉风气影响,文人比较平和,班固还曾批评屈原骂楚王有失涵养呢。所以刘勰得以关注宋玉文学上的价值。至于郭沫若,可能是把宋玉当成了当时的国民党文人,有点借题发挥的味道,这对宋玉是不公正的。不过郭沫若做研究常常不严谨。

争议三:“屈宋”可以并称吗?

刘兴林:宋玉比屈原差太远,主要是因为其他人都没有什么确定的作品,而且两人并称,是一种文学评论习惯。宋玉在文风上可追屈原,但从谏喻上不能比肩。

陈文新:宋玉在后世地位其实很高,杜甫就曾说宋玉“风流儒雅亦吾师”,历代文人对宋玉的敬佩是很深的。

(实习:郭婧涵)

南昌哪妇科医院好
湖州治疗包皮过长多少钱
嘉峪关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