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暑热未退
偏方秘方 2020年02月04日 浏览:3 次
正如一句民谚所说的:秋后一伏,热死老牛。立秋节气,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在副热带高压的掌控中,酷暑没有丝毫放松的意思。要想平安度过初秋和末伏,一定要过好这注意这 点!
一、小心气温
末伏时白天温度仍较高,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加。稍有不慎就容易被两种病偷袭。
注意护心防中暑
1、心血管病
俗话说 立秋处暑,热死老鼠 ,别看已经立秋了,但仍在末伏,偶尔气温回升堪比盛夏,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对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大影响,气血运行不畅,人便会出现胸闷的感觉。加上这个季节是人体血液黏稠度最高的时期,如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血液黏稠度过高易引发心脏病复发,也容易引发脑血栓。
2、中暑
在 秋老虎 天气,中暑不是什么罕见事儿。伏天机体能量消耗大,人体免疫力下降所致。不少市民头伏、中伏都没有被暑热击倒,但末伏时却撑不住了。
理气护心 极泉穴
极泉穴对治疗心痛、胸闷、咽干烦渴有效,经常弹按 极泉 能调畅气血,进而宽胸理气,养护心肺。
方法: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第一要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弹按时力度应柔和,动作应连贯,一般弹按10次左右。
二、谨防秋燥
虽然立秋之后,短时间内天气和夏天一样热,但是这热确微微有所不同。你肯定有体会,秋天的太阳也很热,但是只要到了树荫底下,立刻会感到凉爽。
秋季凉风来袭,身体能立刻感知凉意,汗液往回收,津液往里走,但如果收敛得太厉害了,就会让体表感觉干燥,比如鼻孔干燥、嗓子干燥、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等。
小心呼吸道疾病
1、风燥感冒
立秋时节,容易出现风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即头疼、咽喉肿、鼻塞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 干 ,咽喉干、嗓子紧,连都是干咳,没有。感冒初期先表现出干燥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润燥补水,就会加重感冒的病情。
2、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器官,从鼻腔到气管,再到肺部,秋季干冷的空气一旦侵害,就容易损伤黏膜,引发呼吸道病变。
而且季节交替,高温多雨的天气使人免疫力低下,同时吹风扇、开空调,室内外温差大导致身体适应性差,是诱发呼吸道感染、导致肺炎的主要原因。
清热润燥 迎香穴
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去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
方法: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前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将双手中指指尖点于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再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 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三、保护脾胃
初秋暑热未退,湿气当令,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正处于一年四季中的最为脆弱时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出现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肠道的发生,如秋季腹泻。因此,要特别注意健脾祛湿。而且健好脾胃,有利于 贴秋膘 。
注意祛湿护脾胃
初秋末伏若脾伤于湿,容易造成肠胃疾病,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
健脾养身 脾俞穴
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是脾脏的精气输注于背部的位置,和脾直接相连,所以刺激脾俞可以很快恢复脾的功能。
方法:脾俞穴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旁开约一指。每天晚上8点左右刺激最好,因为这是脾经精气最旺盛的时候。
百草益寿国医馆康复治疗科孔伯仁主任建议:秋季祛湿养脾胃,首选 排湿通络疗法 !
百草益寿国医馆排湿通络疗法,利用五十三味排湿岩泥灸+孔氏排湿罐,排除湿气,,见效极快!
在正确使用方式下,可降低感染艾滋病和其他性病的机会,例如衣原体、生殖道疱疹、淋病、梅毒等。使用时无任何异物感,能充分的激发快感。
福州牛皮癣医院地址唐山中医牛皮癣医院深圳远大肛肠医院赵云
- 上一篇: 人体营养应该如何补充
- 下一篇 说到韭菜的适用人群
-
管理2015NBA最佳防守阵容保罗莱昂纳德领
2020-09-18
-
贷款买房慎选银行合理计划优选贷款方式
2020-06-25
-
幸福快乐2018北京市昌平区首届校园旱地冰球比赛依依不舍
2020-06-17
-
针灸减肥还值得一试1
2019-07-15
-
丹道小周天有练习的人进来
2019-07-13
-
牡丹皮栽培管理有技术
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