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偏方秘方

熬夜睡懒觉小心得糖尿病

偏方秘方  2020年08月05日  浏览:3 次

熬夜?睡懒觉?小心得糖尿病!

刘文(化名)是南京一家外资企业的老总,去年体检发现患上了2型糖尿病。当时,医生除了告诉他要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外,还给他开了口服降糖药物。但是,转眼几个月过去了,虽然严格遵照医嘱服药,但他的血糖却一直控制得不理想,血糖水平波动很大。对此,他十分着急,甚至怀疑自己病情是不是更加严重了。于是,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来到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内分泌科找到了孙新娟博士。

经过仔细询问发现这位外企老总的生活习惯很不规律,天天忙于公司的业务,常常加班加点,熬夜是常有的事,由于晚上经常工作到很晚,早上睡懒觉自然成了家常便饭。根据他的情况,孙博士建议他要想平稳降糖,必须合理安排工作,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改掉熬夜睡懒觉的毛病。

《流行病学年鉴》杂志最近刊登荷兰一项研究发现,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血糖升高危险增加3倍。

2015年11月14日是第9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健康生活与糖尿病,除了科学运动、合理饮食等利于防控糖尿病的生活方式之外,国外还有哪些最新研究发现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久坐糖尿病危险翻倍

国际权威杂志《糖尿病学》刊登的英国莱斯特大学和拉夫堡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警告称,长时间久坐的人比经常活动的人罹患糖尿病危险高两倍。新研究分析梳理了18项相关研究的结果,涉及参试者近80万人。结果发现,惯于久坐的生活方式会导致2型糖尿病危险增加112%。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介绍说

久坐族每半小时起身走动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危险。国外已经有研究证实,这种间歇式短时走动比上班前步行30分钟效果还好。

压力大易患糖尿病

德国黑尔姆霍茨慕尼黑研究中心、德国吉森大学、马尔堡大学综合医院的研究人员对所采集的近5300名、年龄在29~66岁的参与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在研究开始时,参与者都未患糖尿病,但在之后平均长达13年的观察期内,参与者中有近300人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研究结果显示,与在工作中压力较小的人相比,在工作中承受高水平压力、同时感到自己对所从事工作缺乏控制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高出大约45%。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介绍说

长期的压力增大更容易透支人体的内分泌系统,逐渐出现对胰岛素的抵抗,诱发糖尿病。此外,压力会打乱人的正常作息,很多压力大的人都不太注意锻炼身体,经常熬夜,甚至用美食缓解压力,这些因素都容易引发肥胖,使其迈入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队伍。

夜猫子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韩国高丽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分别询问了40~50岁年龄段的1600多人的睡眠习惯。结果发现,夜猫子有更多的代谢综合征,将大大增加糖尿病和中风的风险,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临床内分泌学与代谢》杂志上。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失眠门诊中医博士介绍说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远离糖尿病。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发生显著改变,这可能是导致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一种潜在因素。

看电视患糖尿病风险提高3.4%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即使每天只坐在电视机前1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提高3.4%,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糖尿病学杂志》上。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介绍说

因为坐太久会增加人们的体重,这也是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之一。所以即便是已经对电视渐渐失去兴趣的电脑族和族也要注意减少久坐的时间,避免患上糖尿病。

周末补觉不易患糖尿病

美国洛杉矶生物医学研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平时缺觉的成年男性,如果在周五到周日的3个晚上多补充睡眠,能让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显著改善,从而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测试结果显示,连续3个晚上睡了10个小时的男性,其胰岛素的敏感性要优于睡了6个小时的男性。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失眠门诊中医博士介绍说

工作压力大和生活繁忙的人可以在周末适当补充睡眠。但如果睡眠过多,不仅消除不了疲劳,反而会影响健康。连续15个小时以上的睡眠会导致生物钟紊乱,还可能让人难以入眠。一般每天7小时睡眠时间足以让人精力充沛,睡眠时间过长,新陈代谢也因此变慢,免疫力容易下降。

多晒太阳少得糖尿病

西澳大利亚珀斯特拉松儿童研究所、英国爱丁堡大学和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团队给吃得过多的老鼠照射了紫外线,以模仿太阳光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这些老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因素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发表在《糖尿病学期刊》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表明,因为接触阳光照射所导致皮肤释放出来的一氧化氮有益于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功能,因此,平时人们应多去户外走走,特别是老人,晒晒太阳对健康大有裨益。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糖尿病专科主管护师介绍说

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D能够调节胰岛B细胞内外钙的储存,使胰岛B细胞产生、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因此适量晒太阳对预防糖尿病有一定意义。

有好同事可降糖尿病风险

有幸遇到好同事,能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从到医院进行年度健康检查的上班族中的研究发现,如果遇到好的同事,相处相当融洽,这些人罹患糖尿病的机率即降低22%,但相对如果上班族意识到自己工作份量远超过他人,或是不被上司重视,出现糖尿病风险也增加18%。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糖尿病专科主管护师介绍说,

愤怒、抑郁的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将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

锻炼半年可改善糖尿病坏基因

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遗传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积极的有氧锻炼,能改变基因的活动水平。瑞典兰德大学的研究人员招募了一些体重超标的男性志愿者,要求他们每周参加3个小时的体育锻炼,以规律的有氧运动为主并坚持6个月。结果发现,与脂肪分布方式、胰岛素分泌、糖代谢水平等有关的基因表达水平多数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部分与糖尿病发病有关的坏基因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进而减少了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糖尿病专科主管护师介绍说

科学运动和合理饮食、规范用药并称为糖尿病治疗的三驾马车,但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运动锻炼。比如血糖未得到很好控制的重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感染的患者、有酮症酸中毒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者、严重糖尿病肾病患者、严重眼底病变及新生血栓患者。这里要提醒大家,高强度的运动,会使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增高,同时使过氧化脂质分泌增加,氧化应激程度加重,加重并发症。所以,一定要按医嘱进行科学运动。

糖尿病的那些误区

误区1:患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水果的,只要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掌握好吃水果的品种、数量及时间即可。水果的品种宜选用含糖量较低的如苹果、梨、桃等,而相对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香蕉、桂圆、荔枝等不宜多吃,同时量不宜太多。进食水果的时间应选择在两餐之间或运动后,不建议用餐前后或用餐时吃水果,吃水果后应适当减少主食的量。

误区2:不控饮食加大药量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方案中最基础的环节,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应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饮食控制是必须贯穿始终且需要终身坚持的。如果不进行饮食控制而是一味增加降糖药物的用量,不但起不到降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的作用,反而会加重胰岛细胞负担、增加自身胰岛素消耗,甚至因用药过量出现低血糖风险。

误区3:无糖食品不用控量

市场上出售的无糖食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且大多数是未添加蔗糖食品,不是真正的无糖食品,比如无糖糕点中虽未添加蔗糖,但其原材料本身即为面粉等碳水化合物,摄入体内依然会转化为糖而使血糖升高。

误区4:不吃主食血糖就不高

不吃主食就自然会以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代替,长此以往会导致胰岛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敏感性下降,这与保护胰岛细胞的治疗理念背道而驰。医生建议的控制饮食并不是指不吃主食,而是根据自身情况、运动量和血糖水平,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做到控制总量、合理分配、营养均衡。

日照哪里有白癜风治疗医院
宜昌看白癜风专业医院
秦皇岛去哪里看白癜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