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州八记
药膳食疗 2020年04月09日 浏览:3 次
澧州八记,关于永州八记最著名一篇的介绍
澧州八记。
阳桂生。
一、丁公桥的变迁。
我立在澧城繁华的十字街口—丁公桥:它以瞬息万变应不变,以日新月异展示魅力。它是澧城的聚焦点,又是辐射点。古迹虽已不存,但有传说成为口碑。
传说之一是说吕洞宾把桃子泼在桥上,芸芸众生的孝心;传说之二是说抗战时期同郭沫若来到澧城,在这里散过步,住过宿。
丁公桥在日趋现代化。四座高楼耸峙,任取一楼登上,就可俯察万象。街道的纵横交错,如地球的经纬,经纬的消失处通向回忆。如果追溯起来,就是沧海桑田的诠释。
若要览胜,所取角度不同,感受也将各别。截住一个雨天街景吧:雨一下,街面的伞花次第绽开,就有故事将流传不衰的古人拾桃供母的传说刷新:有个骑自行车举着小花伞的少女,在风雨中偏倒,将车架上驮着的红樱桃泼了一地,我曾担心宝石般的红樱桃遭践踏被卷走,可看到的却是一个动人场面:那由伞花汇成的漩流,将拾得的红樱桃流向涡漩中心骑车少女。雨水为大街镀出清爽的镜子,将那樱桃那伞花那人的心灵都反射出来。
晴日,阳光在街中照出一线天,两边行道树尽量将繁枝交相覆盖,使大街形成绿色甬道,万千梧桐树叶犹如万千把小扇煽动,风流和人流就在甬道里穿行。
到了夜深人静,更成另一境界。浅淡的灯光投下来,绿色甬道如同满注清水的隧道,街上清极静极。夜风如同穿堂风,徐来拂面拂身。偶有夜行人从街中踱过,脚步与街面叩击,声音散开被楼房弹回,直向隧道纵深处悠去,可以体味出郭沫若在《洪波曲》一书中记载的,在丁公桥麻石街面上同走过的足音,现实感和历史感倏忽得到交融。
昔日的丁公桥已深陷地底,历史的沧桑变化是今日的人流已替代昔日的水流。桥呢,自然还会复出的,原始主义社会必定要被科学主义社会替代。丁公桥也一定会被立体交叉桥所替换。这种高级还原,显然正在进行。
二、桃花滩的脚步。
桃花滩是澧城的极北。
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我来到桃花滩,却奇怪于这里没有桃花,难道都让位给那如花的女子了吗?
这里女子如云,她们三五成群,嫣红姹紫,花枝招展,从银盛、包箱、彩印、重啤等厂家走出来,如一丛丛流动的桃花云,立即生动了一条街。她们的高跟鞋把街面踏得山响,旁若无人地走过边贸城而溶入澧城大街的人海,再也寻她不着。
少年时代我常提根钓竿去桃花滩,最喜欢到唯一的一家工厂—其实是算不得工厂的—铁匠铺那儿驻足,看那熊熊炉火,听那铁砧上敲响满滩的荒寂。尤其铁匠师傅的那身穿戴,使我更从感性上验证这才是。那千疮百孔的衣裤,趿拉的烂鞋以及油污的帽子,从心底生出一种莫名的向往和崇拜,与现在从厂家走出的西装革履,这反差这顿悟,备感那时的幼稚可笑。
本来,一条澹水渠已将澧城同桃花滩作了城与乡的分界。曾几何时,不起眼的泥腿子大显身手一跃而为乡镇企业家,一时间工厂如林,大有将澧城北移之势,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生产基地。不过在拍手叫好之际,还可点出它的不足:桃花滩的建筑只能划归入自然群落缺乏统一布局与长远观点,犹如那条澹水渠的分界几年后让人遗憾一样。
桃花滩一直是我流连忘返的地方。傍晚到桃花滩公路上去散步,一眼望去,澧阳大平原毫无遮拦,夕阳沉沉西坠与明月冉冉在同一时光,转瞬之间就能看到大自然的壮美和柔美。
提一根钓竿,仍可去钓一份恬淡的天籁,丝丝柳垂下一幅春帘,将北面的澧阳大平原与南面的新兴工业区隔开,两边看都成画屏:一边是壮美,一边是柔美。
向晚,随便踅进哪一家茶馆,慢慢品一品用乡情泡浓的香茗,听一曲澧州渔鼓道情,翻一段陈谷子烂芝麻,还可听到他们扯出抗日战争时期,和郭沫若文豪到过这里的故典。郭沫若在《洪波曲》一书里说,遗憾的是到桃花滩没有看到桃花。但是新时期改革之风带来的变化,如林的工厂以及千瓣笑靥,已经弥补了老前辈的遗憾。此时彩电里正播放着澧州啤酒厂为重庆啤酒厂重组后的广告,思想为之开阔,仿佛在巡天遥看:桃花滩正在走向世界。
三、洗墨池的神韵。
旷野上有两上小孩在走,一个提篮,一个提筐。提筐的是男孩,提篮的是女孩。八九岁的模样,像两只小鸭,一路划着摇摆着走来,他们划过很长一段路了,从城北到城南,终于划进了桑园。
在一个池塘边,他们坐下来了。这个池塘,他们不知,就是洗墨池。
正是春天,塘边的刺蓬花开得很茂盛,右边三蓬都是雪白的花,唯有左边的一蓬是粉红色的,漂亮极了,一股清香直往鼻孔里钻。
好香,男孩说。
好漂亮,女孩说。
这水为什么带黑色?男孩伸手掬了一捧,水从手指缝里滴落下来:
好清亮。
喝不得的。
不喝,这里有学校,怕是洗笔的。
哟嗬,还真是你说到了,这里正是洗墨池。
铜钟一般的声音,使他俩吃了一惊,小男孩站了起来。这站起来的男孩是我,女孩是我邻居,我捡柴火,她拾鸡粪。
大声说话的是个放牛老汉,他的身后一头庞然大物的水牛,正在低头吃草。
你怎么知道的?我们几乎异口同声。
老汉伸手抹了抹他那稀疏的胡子,嗬嗬笑着,我不知道,你们知道,你说,他指着我。
我不知道。
他又指着小女孩,你说。
老爷爷,我也不知道。
你们学过范仲淹的课文吗?
我们摇摇头。他就给我们讲了范仲淹的故事。于是我们就知道了范仲淹写过《岳阳楼记》的文章,里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世名言。也就知道了范仲淹的身世,他两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改嫁后随继父来到澧州,读书非常刻苦,留下了洗墨池的佳话。因为喜爱读书,所以他的学问大,文章好,做官是个清正的官,为民办事的官。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洗墨池边修了亭子,立了碑。
那这些亭子,碑呢?
后来兵荒马乱,毁于战火了。
以后不修了吗?
那要靠你们了呀。
我们没有读书。
没有读书?在干啥,捡柴火,拾鸡粪?要读书,养儿不读书,只当喂的一头猪。愿意当猪啊?
我们听了老爷爷的话以后,回家去就嚷着要读书,在我们的死磨硬缠下,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了学校。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回到家里,范仲淹的刻苦读书精神总是伴随着我们,日后那个女孩成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而我则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现在好了,洗墨池划归澧县的高中学府澧县一中,正在立亭竖碑,栽花种草,修缮整理,因为这毕竟是范文正公读书洗笔的地方。
范仲淹本是苏州人,自幼丧父,家贫难以为继,母亲改嫁朱氏,随朱氏迁徒落户澧州,在澧州刻苦攻读,留下了洗墨池遗址。
县志上记载的碑亭俱已不在,闲置荒野的洗墨池,是被世俗和遗忘裹住的和氏璧令人一下看不出。但我来的正是时候,一年里正是春,一日里正是晨,花草之清香,鸟鸣之清脆,环境之清幽,与眼、与鼻、与耳、与全身心俱各受用。洗墨池是宁方勿圆、宁小勿大、宁浅勿深,好像在体现一个人呢。池近桑林,被丛绿环绕;又近学校,与书声荡漾。晨雾为我的到来,撩起飘逸的柔纱,轻轻地将洗墨池揩试,好让我细品它的光彩和明净。
这里还有个传说。三百年后,有个善画龙的神笔牛一瓢道人,因仰慕范仲淹的人品,也常在此挥毫泼墨,地方恶霸相中他的画,限他画一幅墨龙图。牛一瓢很不情愿,将墨汁向绢泼去,弄污了白绢,借口丢在池中漂洗,绢上墨汁见水化作乌龙,一瓢道人却乘龙飞升而去。我想像着到了炎夏,池上袅袅水汽蒸腾,升空集结成云,并垂下一团清荫,那就是画家牛一瓢骑着乌龙在流连回访它的洗墨池。而且不论在何方,不论在天涯海角,只要见到这片云,那都是遇上了骑龙巡天的本乡画家。
洗墨池受到大自然的庇护,自有天上给注下一泓清水,保持不竭;自有晨雾给擦拭常新如镜,保持明亮。临池照影,可揽一镜而收三镜之妙,譬如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在洗墨池读到了博大与精深,它将无穷的天在小小的一隅里,自觉不虚此行。
这样在吃苦中长大,有着文治武功的人,而且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阐述了深刻道理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激励过多少名人志士,应该要筑亭竖碑,供缅怀范公的人们游览、歇憩、攻读。对那高境界的人,应该辟出一条瞻仰之路。
四、仙眠洲的诱惑。
澧县仙眠洲四周是水,靠南是一条大河—澧水自西向东流去!其余东西北三面由兰江秀水围住,它像一只刚刚提出水的翡翠篮子,青翠欲滴,由于不可知的魔法使它定住,定在澧县城的正南面。
仙眠洲曾是桑园的王国,自有红的黄的采桑女出没其间。男欢女爱,桑林是最好的生发地,诗经里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很怀疑就此取材。朱买臣桑林遇妻,也像是在此发生。据说八仙中的吕洞宾,与仙眠洲有着不解之缘,正因为他到此一游,下榻于桑园洲上,留下仙眠洲。一夜安。的佳话。那正是盛夏,吕洞宾天当铺盖地当床,却一夜安眠,无蚊骚扰,人们修了一叶庵。谐音一夜庵。
来纪念吕洞宾,桑园洲也唤作仙眠洲了。奇怪的是至今这里依旧无蚊叮咬。晚唐诗人李群玉也相中仙眠洲的世外桑园,垒土结庐,环屋种下翠竹,留下水竹居的遗址。
海外华人的桑梓情,梦中的家园也有一片桑林,如果模拟再现,来仙眠洲取景最好,最形象,最勾魂。你看,归心似箭回乡,终于到了湖南,在长沙坡子街上船,走过湘水,走过资水,又走过沅水;湘资沅澧四水,最后来到澧水,由津市,到澧县,关山过了,宝塔过了,沙洲到了,弃船登岸,是河边柳在恭候,送别时折过的柳枝,现已重发新枝。走上沙洲,就走进了桑园,梦中挥之不去的正是这片情愫。走过宽宽沙洲,到逆河呼渡,惊起白鹭无数,芦苇里摇出一只小船,当年的窈窕淑女已成菊花嵌面的老太婆,人世沧桑,譬如老树新葩,仙眠洲足供凭吊、追怀;找感觉、寄相思、桑梓情、家园泪,请上仙眠洲。
小孩子最喜欢仙眠洲了,他们或者呼渡上船,或者泅水过河,泅水过去后就摘桑椹。爬到树上,赶那紫色的果儿摘,摘了就送进嘴里,肚子就是袋子,满满一袋装回家。桑果儿蜜甜,落口消溶。儿童好动,总要另攀新枝。满桑园里乱钻,桑树不高,像蹲着的圣诞老人,好像在招呼你:
上来吧。
不!
有过说不的小朋友没有呢?有人写出厚厚的一本书,书名就叫《中国人应当说不》我是绝不说不的,我本就是为上树而来。
那枝条多么柔软坚固!
那弹性多么好!
坐着或者躺在枝上,悠悠颤动,是秋千是软床,很好玩儿。顺手一摘,就是甜蜜的果儿,无须剥皮去核,向上一抛,它就冲上天滴溜溜掉进嘴里,溶化在肚里,甜蜜在心里;天下只有桑林才有这等好事。不断地变着法儿往肚子里填,肚子饱了,嘴也染黑了,手也成了乌龙爪,依旧扑咚一声跳下河,泅水过渡,蹦着跳着回家去。
我们上仙眠洲的时候,天正飞着小雨,使得草更青,枝更绿,花儿含苞带露。一条大道直通兰江闸。这里早已筑了大堤,这是闸口,仙眠洲不再十年九淹。闸上金碧一座群玉阁,阁下是群玉广场,广场上有音乐喷泉、有健身器材、有曲径通幽,有霓虹灯、还有木板铺成的舞台,选美啊、庆典啊、歌舞比赛啊,都在这里举办。登上群玉阁眺望,仙眠洲已是街道纵横,房舍密布,俨然一个小城镇,政府的首脑机关,学子的课堂校园,伸出五指还数不过来,这里已经成了县城的政治文化中心。放学时分,回家的学生塞满了一条街,流成了一条河,一直流过兰江桥。
仙眠洲上的烟雨,也随着归家的学生,带进了澧县城,带进了千家万户。
五、撷趣遇仙楼。
有了船作水上游,我们重走了儿时的那段水路,遇仙楼就在岸上向我们招手了。
遇仙楼远观一表人材,碧瓦翘檐,高高在上,有着空中优势,加之绿树簇拥,如观海市蜃楼。城市有这么一道亮丽风景,是很提品位的。
遇仙楼不仅亮丽了自然景观,还丰富了人们的口头传说。
遇仙楼里的小吃丰富多彩,底层有伏油包子油绞条,馄饨锅饺三鲜面,馒头花卷牛肉粉,色香味很诱人,不吃一点上楼就留下遗憾。蒸蒸糕和汽水粑粑的制作很具观赏性,蒸蒸糕是将干粉子装进拳头大的木碗,放在蒸笼上蒸,甜、糯,口感很好。汽水粑粑则是将米磨成浆,舀一勺米浆在平底锅里,用刮片作圆周划开,盖上盖,到蒸汽大喷时揭盖起锅,味道软美。
最具艺术感的是制作孙悟空、猪八戒的糖担艺人,烘烤糖的锯木灰的香味直透鼻孔,别看老头手很粗糙,但很灵巧,拈出糖来几捏几剪,拉长,曲卷,舞蹈一般,魔术一般,虾子出来了,蝴蝶成型了,还有白骨精,白龙马,最吸引小孩子,有时连大忍不住驻足观看。当然这些都是流动的摊担,糖担儿去了,草标儿来了,上面插着泥鸡公哨子,旋转的风车,扭动的竹节蛇,翻单扛的孙悟空,可折叠的纸绢花。卖响器的黑管长箫笛子的吹奏多么动听,悠扬婉转,把人心都吹活了,跟着他们忧喜悲乐,忍不住就要去买一支,东挑西选,最后总是选定了沾了他口水的那支,只有他嘴里的那支最具魔幻性。可是他顺手又从袋里随意的抽出一支,依旧音色清亮,婉转动听,旋即这一支又被别人买去了,看得我心里直痒痒,那笛子上头刻有四个字:还我河山,是岳飞的名句。为什么要刻上这四个字呢?那字刻得真漂亮。还有卖糖葫芦的,卖薄荷冰糖胡椒糖的,诱惑天天有,遇仙楼是个迷人的去处。
二楼是茶座,布置有很受看的字画,橙儿桌儿画儿茶杯儿,很雅。清茶一杯,二、三知已,谈点世道人情,新闻故典。走江湖的说唱艺人常来这里献艺,可以欣赏渔鼓道情、三棒鼓、单口相声,若有二人对说,则是比较隆重的。说书最为经常,一块醒目,一把折扇,常常说到紧要处,就请听下回分解,把你的心给吊住,脱身不得。楼梯,楼面均为木板,赤脚踩踏很养脚。楼梯口有租书摊,租本书席地而坐很舒服。
三楼有卖小玩艺儿的,我在那儿买过滴滴金,一种玻璃制品,吹奏的声音清脆,但易破损,不好保管。
楼外近处是兰江秀水,柔媚秀美,是婉约派诗人的最佳观赏点。远处为一条白净的飘带,谁持白练天边舞?登楼一望大江横—那是澧水,适合豪放派的吟咏。澧水东注处有宝塔座镇,宝塔叫蜚云塔,与遇仙楼如同双子星座,遥遥相对。中间是宽宽河洲,就是吕洞宾睡过一晚的仙眠洲,弄得整个洲都像是一个神仙在卧着的样子了。北面有十一孔的多安桥长虹卧波,在遇仙楼高昂的头颅下俯首称臣。从遇仙楼向西眺望,可看到一处古建筑群,红墙黄瓦,斗拱飞檐,很像北京的模样,这是孔夫子庙,通称文庙,建筑得气度恢弘。还有几座大石柱的牌楼向西延伸很远,那是通往华阳府的。
遇仙楼里,转出万花筒般的生活,脚下是一条直通丁公桥的大街,像鲜活的彩胶片,上面行人如蚁,衣服鲜亮,自行车鲜艳,小轿车多彩,遇仙楼像是放映机,让我们看到了多彩多姿的生活。
六、激情蜚云塔。
蜚云塔座落在离县城五里远的东南方向,澧水河边,有人说蜚云塔是托塔天王李靖失手掉下来的产物,在河湾的沙滩上生了根。这个想像也太大胆,不过志书上记载却很实际,仍然是清朝州官多赉和安佩莲的杰作,当初选址选了几个地方,都不理想,河滩还是最后的尘埃落定,据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宝塔镇河妖有迷信的色彩,但它建在河湾镇住湍急的水流却有科学的道理。但是民谣要想澧州转,宝塔放在河中坎不知是何道理?这个地方直到现在仍然是个荒凉处,潇湘制片厂拍《一个女人的命运》取景就相中了蜚云塔,拍得阴森晦暗,令人毛骨悚然。
自行车载着我和同伴向蜚云塔奔驰,河堤抬高了行人,把人的视线与塔顶齐平,使人生出小瞧它的意思,看来俯视的确是个衍生藐视的角度。但是随着我们走下河堤,一步一步地去接近它,愈是靠近就愈是感到它的高大和气势逼人,让人从刚才的一个大我降到一个小我。
塔共七层,全用青石砌成,石上有雕刻,即巍峨又精良,澧县的古建筑,都很大气,美观坚固。围着塔身转一圈,塔基上雕有八条汉子鼎力相扛,这八大金刚神色各异,显示人的七情,有笑有怒,或悲或忧,而且俱呈世态:或嘻嘻哈哈,满不在乎;或愁眉苦脸,不堪重压;或投机取巧,或扎实有力,把众生相刻划得淋漓尽致。
进去的时候,要跪拜祷告,求个平安,我没有拜,即刻就被门框撞了头,马上应验,不得不低头祷告,拾级而上,多了一份小心与虔诚。石级是螺旋性上升,底层无窗,愈转愈黑,黑到极点又慢慢透出亮光,只上第一层,就颇有参禅的味道。到了第二层,继续再上,却又如入迷魂阵,找不到上去的洞口,把人折腾得团团转。
我们上到第四层,就可极目远眺了,面窗向东,只见关山起伏如波,澧水奔腾如龙,目力尽处,正是号称小南京的津市城,由于光合作用成为一片灿烂的景色,闪烁生光的澧水义无反顾地奔去。一时诗兴大发,少年时学得的填词功夫,现在派上用场了。我取南乡了为词牌,吟道:
此塔最精神,八大金刚做底层。扛入云霞天际里,真行,气宇轩昂护古城。 见晓快登临,远近高低大显形。水舞长龙山起凤,欢腾,一颗丹珠踏步升。
吟罢,还不够,又吟诗,瘾头过足了,这才打开酒瓶,摆出棋盘。塔中有一石礅,供我们边啜饮边鏖战。
直到视力模糊了,才从坐化中苏醒,我们想起还负有攀登的使命,却又迷失了方向,几次碰壁才跌跌撞撞地上得顶来。当头一柱,立于塔中,仰望不见其顶,朋友戏为冲天柱,手扪之,镌有字,亮根火柴来照,是块碑刻,上面布满旅游者的涂鸦。
夜空尽可能多的缀满繁星,和县城的灯火相抗衡。同伴一声长啸,一颗流星唰的落下,把天上人手提的灯笼吓掉下来一个。我们现在所处的地位,是和县城最远,和天空最近。我从来没有感受到和天空这么接近过,似乎伸出手去,就可抓来一把星粒。在冲天柱上,点燃一支烟,随着一呼一吸,烟头一闪一亮,一颗星就刁在我嘴上了,供我仔细地观赏品味。
我的周围是广袤而深遂的苍穹,县城的灯火在夜空的背景下,灿烂为一片。澧州谚云:要想澧州转,宝塔移到河中坎。蜚云塔至今并没有移动,而澧城已经大变样了。此时此刻,我的心禁不住澎湃起来,大有站在如此高度,唯同伴与我之慨。我从心底和大地对话,和时代对话,和未来对话,用信念,用智慧,用富有。
将高高在上的豪兴尽情地抒发够了,这才知足的引退,落入大地,落入苍茫。
七、落凤坡遇美。
上了兰江桥,不妨停下来,这里有一景,不看殊为可惜。
澧州民间有个传说,说是有凤凰从西北飞来,看到兰江秀水,就收扰翅膀停下来歇足饮水,流连忘返,不忍离去。久而久之,身子化为坡土,羽毛化为梧桐树,到秋就会色自斑斓。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能不想见识吗?
但要想见落凤坡,重要的是选个时间角度,最好是清晨,最好是秋天。
出了南门口,你笔直往前走吧,见了一湾绿水,你不妨踱上桥去,背负着朝霞,将视线逆水向西,但见兰江秀水像一匹闪光的锦锻平铺向前,一个折弯,江水倏忽不见,使你的视线停下来,停在那突出的一块肉黄色的土坡上。这土坡,就是落凤坡。
这里不仅空气新鲜,更妙的是身后一轮朝暾,斜斜地将一缕玫瑰光往落凤坡投去,那色、那景、那意念,已将落凤坡的神采活生生地勾勒出来。
更何况还有一座古老的城墙,如龙蜿蜒,龙头正与落凤坡齐头并住。朝阳给龙涂上一抹红,与落凤坡交相辉映。好一个龙凤呈祥!正是这个原因吧,近旁就有一所出人才的学校—澧县一中。
就有莘莘学子,登上龙的脊背,或漫步吟哦,或端坐诵读,几只鸟雀子凌空飞过,清脆的鸣叫,给了落凤坡一种配音美。
落凤坡的祥瑞之气,吸引多少人家,把居室在河坡上如蛇逶迤般营造过去,和古城墙形成两股势头。却不知落凤坡本不宜住家,只宜多栽梧桐,让那些莘莘学子有荫可蔽,有枝可依。这才是与子孙谋,也才是为后辈想。
落凤坡的胸怀是袒露的,袒露出一种开朗美。秋给她一点霜,朝晖给她一点酡颜,她就容光焕发,焕发出一种青春美。她因一个传说而存在,现在她要为丰富这个传说而奉献,这种精神更是一种高尚的无私美。
当你尽情欣赏落凤坡的美时,有时会从那龙与凤的豁口飘出一把两把,红的伞、绿的伞,袅袅婷婷,逶逶迤迤,牵住你的视线,你的心旌就会摇荡许久。。。
八、钦山寺油榨。
钦山寺油榨,那是我迄今见过的最大的气势磅礴的榨油房。
油榨用近乎与人等高粗的原木做成,中间掏孔,装进油饼、加楔,撞击木也是原木,海碗粗,七、八米长,吊在屋梁上,由两个气力粗壮的汉子执于尾端,退后时,伴随着哟嗬嗬”的吆喝,将撞击木拉开对准木楔奋力撞去。挤出的油则哗”地流下来。这种举动真有点气壮山河,吆喝声、撞击声振聋发聩,一声声传出去很远。
钦山寺位于澧县城西南约7.5公里的彭山里头,隶属于道河乡,始建于唐代,至今已逾千年。树龄已过1200年的罗汉松依然斜立,枝叶苍翠。僧人用过的水井还在,墓塔完整未毁。
钦山寺紧靠澧水的大山里头,依山而筑,有四进40余间,规模宏大。我看到的时候,仅剩一进,辟为油榨房和村部。
我最爱观看油榨房了,里面全是大的气势,房子大,油榨大,碾盘大,炒锅大,火大,气力大,给人的感官冲击力大,有点大快人心的感觉。油榨工人寒冬腊月也仅着短裤,身上的汗如榨出的油汩汩流着。
这真是气魄宏大的剧场!
朋友听到我的介绍后,立马就要去观看。这一去,还看到了另外难以忘怀的景观。
当我们用单车助步,攀过彭山,翻山越岭,最后登上一个小山头,立在松荫下,向对面山脚看去。阳光照射下的深峪,竟像储满水的湖,有一层淡淡的蓝色,透明度却很高,能看清山下的庙宇,庙前的大树、场坪、池塘以及长长的一湾溪流,溪边食草的水牛,田里的农夫。所有这一切,却异常的静谧安闲,若参禅入定。我和朋友看着,眼不转睛,嘴不作声,大气不出,像观看海市蜃楼。
很久后朋友说,仅看这一景,就不虚此行。
生在东土,自号老阳,50后。喜欢观察,喜欢思考,喜欢舞文弄墨。出版有散文卷《去看天边》
承德治疗男科方法消化不良脾胃不和石家庄男科医院哪家好
怎么判断孩子积食深圳博爱曙光医院在哪里
纯中药制剂感冒药

- 上一篇: 乾坤指环 第七十六章 见血封喉树
- 下一篇 [p]对现代家庭来讲缘由
-
花絮波兰球迷助阵中国女排
2020-08-11
-
刮痧治疗肩周炎3
2019-07-16
-
厦门市中医院获得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中
2019-07-15
-
重庆市发布关于加强儿童中医医疗卫生服务能
2019-07-11
-
分析鸽子汤的养生价值
2019-07-11
-
鳄鱼肉是功效与作用
20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