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中药成国人海购新宠缘何家花不如野花香
中药常识 2019年12月20日 浏览:3 次
本文导读:这两年,随着海购成为一种生活时尚,而海淘“洋中药”则更是成为了一种流行。从国人开始海购奢侈品、化妆品、马桶、电饭煲、保温杯、零食等开始,现在“洋 中药”也进入了海淘族扫货的购物清单中,而且热度也一直是与日俱增。国人一味的追捧与崇尚“洋中药”的现象,让人唏嘘不已!或许国外的西药会比中国的好, 但是守着自家门口的中药为什么还是要买洋货呢?难道那些通过进口中国中药材而制成的所谓“汉方制剂”一定要比中国的 这两年,随着海购成为一种生活时尚,而海淘“洋中药”则更是成为了一种流行。从国人开始海购奢侈品、化妆品、马桶、电饭煲、保温杯、零食等开始,现在“洋 中药”也进入了海淘族扫货的购物清单中,而且热度也一直是与日俱增。国人一味的追捧与崇尚“洋中药”的现象,让人唏嘘不已!或许国外的西药会比中国的好, 但是守着自家门口的中药为什么还是要买洋货呢?难道那些通过进口中国中药材而制成的所谓“汉方制剂”一定要比中国的好吗?这年头儿,真的是连中药都得出国 “镀金”了。
(图片来源于络)
“洋中药”成国人海购扫货“香饽饽”
现在,在国人海购的清单中赫然比之前多出了一项“洋中药”,甚至有很多人专门委托别人只买“洋中药”,像日本的救心丸,韩国的牛黄清心液、德国的银杏叶降压制剂等等,目前,“洋中药”已经成为海购扫货的“香饽饽”。
虽然国内中药在价格上占有先天优势,但是国人似乎对此并不买账,而且海淘扫货的热情是愈发的高涨,依旧愿意花费比国内同类产品几倍的价钱去国外代购。如此 的购买热情“点燃”了整个洋药市场,这也促使着更多的外国企业投身于此,以分得“一杯羹”,并抢占“洋中药”在国际蓝海上的先机。据日本小林制药公司称, 该公司在2015年第二、三季度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五、六倍。不仅小林制药,其他几家生产“汉方制剂”的日本商家近年来也利润大涨,真可谓是“数钱数到手抽 筋”的状态。
在中国市场上“洋中药”如此吃香,面对这一飘洋过海而来的“香饽饽”,中国的中药该何去何从?中国的制药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洋中药”正一步步蚕食国内中药市场
随着中国市场上刮起的这阵“洋中药”之风,近几年,诸多的欧洲及日韩等企业也相继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加速进军中国中药市场,也因此越来越多的“洋中药” 大量的涌入国内市场,同时也因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海淘“洋中药”,已促使“洋中药”占中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不仅如此,在除中国以外的全球中药市场份 额上,日本占80%,韩国占10%,而中国却仅占5%,而在这5%的国际市场份额中,大部分只是附加值极低的中药原材料,也就是说,那些外国所谓的“汉方 制剂”的原材料是由我国提供的,被外国药企加工成“洋中药”后,价格可提升几十倍,然后返销中国市场,乃至整个国际市场。
这些国人疯狂抢购的“汉方制剂”,追根究底都是来自于中国制造,被出口到国外穿上了一件“洋外套”之后,摇身一变竟成了“洋中药”,反而还能一扫中国市场而独占鳌头,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竟然“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
缘何家花不如野花香?
中药,原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是国内的中药在市场上并不吃香,而与国外的“洋中药”相比,真可谓是门可罗雀。中国这一 瑰宝 难道就真的不如舶来之品吗?缘何这“家花不如野花香”呢?
据消费者反馈,“洋中药”相对国内中药来讲规范化程度更高,而且在“洋中药”中包括有效成分、不良反应都标示得很清楚,质量也更有保障。这或许就是国内消 费者宁愿舍近求远,费时费力更费钱也要去海淘“洋中药”的原因。的确,“洋中药”的原材料虽然来自中国,也与国内中药拥有相同的基因,但是“洋中药”能够 成功成为抢手货的背后,也折射出了国内中药产业所长期存在的中药质量标准的缺失以及在抢注专利、技术研发方面的诸多问题。
中国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巨大市场,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相信每一位外企都会震撼激动不已,而纷纷“抢滩”中国中药领域。“洋中药”能够成功挤身并进入中国市场,它的产品推进、产品研发等发力点,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的。
此外,“洋中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质量标准规范程度高,我国中成药出口时常被欧美国家认定为不合格产品,甚至多种中成药在国外被检验出重金属超标,这是国 内中药存在的迫在眉睫的问题。以如此质量的中药如何走出大宅门?又该拿什么去敲开国际的大门?千万不要让“家花不如野花香”成为世界人眼中的笑柄。
“洋中药”火热的背后,我们该反思什么?
有着相同的基因,但命运却是如此大相径庭,究其背后原因,是该我们去深刻反思的时候了。日韩等国占据了国际中医药市场的主要份额,“洋中药”迅速而有效的发展途径或许可以为出于困境中的中国中药领域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1、建立完善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在国内市场上,目前中药基本上为人工种植,野生的中药已经少之甚少。由于质量标准的缺失,导致中药农药化肥滥用、重金属超标等严峻问题,并且没有一个明确 的判定生产的中药是否合格的标准。所以针对于目前国内中药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一定要贯穿至中药材从无到有再到生产的每一个环 节,包括种植密度、用药、施肥、用水等详细严格的规定,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安全。
2、加强中药专利保护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由于我国对于中药专利保护不足,导致许多中药专利被一些外国企业抢注,像2015年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但是青蒿 素核心技术专利早已被瑞士的企业抢注,极大地影响了国内相关产品的市场拓展。不仅如此,像传统中成药牛黄清心丸已被韩国在多个国家申请专利,如今已命名为 牛黄清心液;日本在我国古方“六神丸”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研发出了“救心丸”,而且被誉为“救命神药”,年销售额高达上亿美元 ......这一系列的案例提醒着我们,中药的专利保护已迫在眉睫。
、重视技术研发 掌握核心技术
中医药在全世界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这一切好像都与中国无关,而作为中医药诞生地的中国,目前所做的贡献也仅在于为日韩等国的“汉方制剂”提供原材料,而 国外的药企从中国购买中药材后,都纷纷致力于从植物药中寻找新药线索,将技术研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例如,银杏叶收购价每斤才几元钱,德国从银杏叶里研发 出降压、降脂等系列新药,这些药物市场价格高达数百元,那同时所带来的利润也是不可估量的。由此与国外药企相比,中国药企在技术研发方面就要逊色很多。目 前,中国的制药企业有六七千家,但是却不能满足国民的真实需求,国人更愿意绕开这些企业而自愿选择去国外采购,这也是需要去反思的问题。
作为中国药企,要想在国际中药领域占领重要位置,一定要把技术研发提升上来,这样才有了能与“洋中药”相抗衡的资本,同时也有了撬开世界大门的“金钥匙”。
国内中药“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外“洋中药一枝独秀”,这究竟是谁之过?面对“洋中药”的长驱直入,中药现代化、参与国际竞争已是必然趋势。在未来的竞争 中,我们要守住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必须尽快出台专门用于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并运用现代技术加快中医药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孩子流感反复发烧微店怎么进入
活血化瘀的吃什么

- 上一篇: 吃油过量惹上心脏病侵袭
- 下一篇 吃了虫草禁忌吃什么
-
中医介绍维生素能否直接抹在脸上
2019-07-16
-
白饭树根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5
-
哪些食物让咳嗽好得快呢
2019-07-13
-
准妈妈饮食两攻略吃出聪明宝宝
2019-07-12
-
三天3款食谱3个身材
2019-07-07
-
适合女性的五种补血方法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