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医之辨气论治
中药常识 2019年12月20日 浏览:3 次
摘要:针灵的普及,是引领针灸回归“气”领域,正本清源的一场复兴运动。在过去的一年中,针灵在技术层面为一批医生和爱好者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诊疗方法,更重要的是带来一种思想,从天文学、易经、哲学、医史等方面论证了中医的“本体论”思想,揭示了经典中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性。
辨气论治 是笔者在2016年初提出的概念。内经中,没有四诊合参概念,经常是 脉色 并论:
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五藏生成篇》
帝曰:有故病五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歧伯曰:悉乎哉问也。徵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徵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徵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徵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脉要精微论》
帝曰:善。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歧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 《移精变气论》
辨气论治是比 辨证论治 更高层次的思想和方法,它不以消除症状为目的,而是以 气平 为目的,诊断以脉诊为主,治疗以调气为目的,完全摆脱了 形 的制约。由于证是气运行的结果,直接调气,可以达到不治证而症消的目的。 灵枢 中的针脉体系和 伤寒论 中的 平脉辩证 皆属于 辨气论治 。
看病经常提 辨证论治 、 四诊合参 , 辨证 就是把四诊所收集的资料,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归根结底,辨证论治是以消除症状为目的,受形制约的诊疗方法。
《灵枢》三境界:
(一)对症治疗:如 着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肠中不便,取三里,盛泻之,虚补之。 对症选穴,思路简单,奇穴之外,经验穴、特效穴层出不穷,脱离了经络,发挥到 全身无处不是穴 的程度。也不需要讲究补泻,称 平补平泻 。
(二)辩证论治:最有代表的经络辩证,十二经证之 是动病 、 所生病 ,如手太阴之脉,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胀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风寒汗出,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需要根据经络虚实,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
(三)辨气论治:目的是 针刺之类,在于调气 ,摸脉取穴, 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一旦脉平,则 凡刺之道,气调而止 。
辨证论治 虽然被认为是中医最具特色的学术精髓,但这种说法的历史却很短暂。 辨证论治 作为中医固定术语,真正出现是在1955年任应秋先生在《中医杂志》上发表的《伟大的祖国医学的成就》一文: 祖国医学几千年来在临床治疗上能够解决问题,主要就是由于 辨证论治 治疗体系的建立。
此概念一出,立即得到了当时中医学界的拥护和响应。被当时的中医学界尊为泰斗的秦伯未先生于1957年在《江苏中医》上发表了《中医 辨证论治 概说》一文,认定 辨证论治 是中医普遍应用的一个诊疗规律,从认识证候到给予适当治疗,包含着完整的极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直到1974年出版的《中医学基础》四版教材才将 辨证论治 作为中医的 特色 之一写进了教科书: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另一特点。所谓 辨证 ,就是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 论治 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辨证论治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
辨证论治 高调推出的同时,却没有同时推出更能突出中医特色的 辨气论治 ,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辩证论治的标准程序是四诊合参,将收集到的症状整理成证,然后立法,处方用针用药。 辨气论治 不追求症状的消除,只要调气,所以只需要脉色,直接处方用针用药。有症状或者没症状都可以接受,有症状则排病,没症状则治未病,是经典中医 至简 之法。 辨气论治 是经典中医自洽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针灵、药精、艾魂、琴神,都是在 辨气论治 这一比 辨证论治 更高的逻辑思想指导下所产生的上层技术方法。
除伤寒论以外,灵枢中也有三种治疗思路:对症治疗、辩证论治、辨气论治。针灵的 灵 字,代表来自于灵枢,又代表灵魂, 针灵 的完整意思是来自于灵枢的上层辩气论治针法。
针灵的普及,是引领针灸回归 气 领域,正本清源的一场复兴运动。在过去的一年中,针灵在技术层面为一批医生和爱好者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诊疗方法,更重要的是带来一种思想,从天文学、易经、哲学、医史等方面论证了中医的 本体论 思想,揭示了经典中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性。
由此总结出经典中医 逆向发展 、 由道而术 、 终极理论 等特殊规律。针灵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普及,为全面继承经典中医,回归经典中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
镇心,安神,定惊,调血。用于脑血栓,脑溢血,冠心病,肢体瘫痪,心动过速 或过缓,高血压,小儿麻痹,癫痫及各种神经炎等。尤其对大脑神经和心脏性疾病有特殊功效 。
小孩子老是不爱吃饭怎么办宝宝腹泻的原因
孩子消化不良怎么办

- 上一篇: 晚餐六类食物千万不能碰
- 下一篇 女性补血美容都爱四物汤
-
中医介绍维生素能否直接抹在脸上
2019-07-16
-
白饭树根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5
-
哪些食物让咳嗽好得快呢
2019-07-13
-
准妈妈饮食两攻略吃出聪明宝宝
2019-07-12
-
三天3款食谱3个身材
2019-07-07
-
适合女性的五种补血方法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