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常识

中医论舍证从脉作者仲易

中药常识  2019年10月25日  浏览:8 次

  本文导读:舍证从脉是指在治疗时发现病人的脉象并不符合症状时,以脉象为辨证准则。其实脉象也是症状之一,舍证从脉是舍弃其他症状服从脉象。 辦证以脉为准则

  舍证从脉是指在治疗时发现病人的脉象并不符合症状时,以脉象为辨证准则。其实脉象也是症状之一,舍证从脉是舍弃其他症状服从脉象。

  运用舍证从脉的首要条件是医者具有诊脉的能力,这句话并不是开玩笑的。如果你根本就不会把脉,患者明明是浮脉你把出来是沉脉,然后你当然会觉得病人全部症状都不符合脉象。所以这种情况下不能运用舍证从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舍证从脉是对于能清楚判断脉象的医者在遇到症脉不符的情况下的要求。出现症脉不符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由于医者水平不够。似乎我又有点出言无状了,可是自号半痴山人的清代名医王孟英用他的行动支持了我的说法。

  在王孟英的医案里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情:有个人外感风寒后恶寒发热,全身疼痛(为什么外感风寒会恶寒发热,全身疼痛?不知道答案的朋友可以翻回到之前文章 气血营卫论 了解)。

  王孟英给这个病人一把脉发现左关脉弦细异常,脉象特别细小还有点弦急,这样的脉为什么异常呢?这是相对外感病来说的,外感病脉象应浮,麻黄汤证脉浮数,桂枝汤证脉浮缓,这是张仲景总结的风寒的脉法。可是现在病人脉象并没有浮,而是与之毫无联系的弦细。

  这种情况对于王孟英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左关脉象细提示了病人肝血虚。血少就会导致木枯而不升,木想升而不能,所以脉弦急。这时肝木升达不了,营气乏源,则卫强而营弱,而加上风寒入侵人体,这时营卫失和就更加严重。要解决这个营卫失和的问题就得补充营气,而补充营气就得升肝木,要升肝木就得先补阴血以荣木,所以究其核心就得补充阴血。

  王孟英略微思考了一下,挥笔就写下较大量的熟地黄、当归。别人都看傻眼,病人也略懂点医术,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就问: 王医生,我是感冒发热而已,为什么你开这么多补血的药啊?

  阴虚极度矣,不可治外感,药到病除。 病人服药果然痊愈。

  外感病出现弦急脉象对于普通医者来说就是脉象和症状不符,对于王孟英这种高手来说就不是,所以脉症不符的原因就是因为医者医术水平不够,找不到症状和脉象之间的联系。

  现在像王孟英这样医术高明的医者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人都是水平相对一般,所以舍证从脉对我们来说有重要的作用。当找不到症状和脉象的联系时,选以脉象为辨证核心,就可以在水平不够的情况下解决疾病的根源向题。比如我们像王孟英一样碰到相同情况的病人,还没那个能力从肝血想到营卫不和,可是我们从脉象中知道病人血虚。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舍证从脉,什么感冒、头痛统统不管,只管从血虚论治。四物汤可以吗?可以,加点甘草护中气,再加点桂枝升达木气,妙哉!

  舍证从脉是为了防止水平经验不足的医者在临床上酿成大错,所以当我们运用到舍证从脉时就要反思自己怎么不能把症状和脉象联系起来,是欠缺哪一方面的知识?是否应该继续挑灯夜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医圣之道岂有涯,鸿鹄弃书成燕雀。

  作者:仲易。号:4949 525。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孩健脾的药
小孩晚上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小孩流鼻血怎么回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