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大全

小暑将至

中药大全  2019年07月19日  浏览:6 次

摘要: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中原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因此人们的饮食、起居、运动、对疾病的防治也应做相应的调整。   小暑将至|护佑脾胃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 伏夏 ,即 三伏天 ,是中原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因此人们的饮食、起居、运动、对疾病的防治也应做相应的调整。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 讲的是人们在三伏天运用穴位贴敷、针灸、拔罐等手段进行防病治病的中医养生场景。所谓冬病夏治,简单地说,就是在夏天防治冬天易发的或加重的疾病,如气管炎、哮喘、风湿,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等。  炎热的伏夏,是人体阳气最盛之时,此时用温热法治疗某些寒性的疾病,可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通过中药内服、外用及针刺、等手段,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疏通经络、健脾益肺、温阳补肾的作用,从而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四季脾旺不受邪 、 脾胃内伤,百病尤生 ,自古中医对脾胃病的防治尤为重视,暑夏时节,针灸、穴位贴敷治疗脾胃疾患,尤其对于功能性胃肠病具有显著的优势,下面简单介绍几个此时节常用护佑脾胃的穴位。  温补扶正四大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 寸。是 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 ,是元气出入的关卡,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按摩、艾灸关元适用于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代谢等疾病的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及其他功能性胃肠病都有一定疗效,健康人坚持每晚睡前用艾灸或按揉关元穴,可达到益气扶正的目的。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海有聚会之意,穴居脐下,为人体先天元气聚会之处,元气之海,主一身气疾,因名气海。《针灸资生经》曰: 气海者,盖人之元气所生也。 功善益气培元、通利下焦、调理气血,强健腰膝,兼可改善心、肺、脾、肾脏之虚衰,对于腹痛、腹泻、便秘以及奔豚气等有较好的疗效。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为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景岳全书》中云: 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 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 、 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 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 中脘 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胃肠蠕动,临床实践证明针灸中脘有利于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  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下两肾俞之间,属于督脉,为女子的产门、男子的精关,是先、后天 立命之门户 ,又称为 精血之海 ,具有温煦阳气、强健腰膝的作用,治疗肾气不足、下元亏损所致的多种男科、妇科疾病,以及命门火衰、脾阳失运所致的畏寒腹痛、腹胀便溏、完谷不化等胃肠病,对于阳虚甚者,常予隔姜灸,借生姜、艾叶的温通祛寒之力配合命门穴之功,更益于培补元阳,温肾健脾。  足三里 脾胃病的和事老  从中医经络学来看,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合穴即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治疗范围广,有通调百病的效果,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疾患,诸如胃痛、呕吐、噎嗝、腹痛、痢疾、泄泻、便秘等。《四总穴歌》中有这样一句口诀说得好: 肚腹三里留。 也就是说,它能解决大多数肚腹脾胃方面的问题。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它是一个长寿要穴,经常刺激足三里,有防病健身、抗衰延年的功效,《医说》中有 若要安,三里莫要干 ,就是在足三里穴上进行化脓灸,灸疮未愈之前称为不干,说明反复重灸足三里,可以起到预防保健作用。 三里养先天之气,灸之可使元气不衰 ,现代人压力大、应酬多,饮食无规律,极容易影响胃肠功能,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刺激足三里,如在休息时敲打或按摩此穴,每次5~10分钟,以有酸胀、发热感为宜,可有疲劳顿消,步履轻盈之感。  现代研究证实,按摩、针灸足三里,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性,增进食欲,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此外,在健脑、改善心肺功能、调节内分泌方面也都有一定作用,可见平日按揉或艾灸此穴,对健康大有裨益。  天枢 腹泻便秘大克星  小暑时节,人们常贪食冷饮,或饮食不洁,常导致腹泻。有些人一腹泻就吃止泻药,殊不知,很多肠道传染病发病初期多有不同程度腹泻,排泄物能将体内的致病菌及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若盲目使用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延误治疗,这时针灸便体现了优势。  天枢穴在肚脐旁2寸处,为胃经要穴,也是大肠经的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之处,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按揉刺激此穴能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肠动力。 枢 有枢纽之意,《素问 六微旨大论》载: 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 是说此穴有升清降浊功能,是营养精微吸收和糟粕排泄的中转站,能沟通胸腹之气运行,使气血化生,对调节肠腑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既能止泻,又能通便,可疏调肠腑、理气消滞,能治疗腹痛、腹胀、肠鸣、腹泻、便秘及女子不调、痛经等,还有不错的功效。  一般来说,便秘用摩法,即用手掌摩此穴周围,顺时针揉,以助肠蠕动,还可用两拇指点按天枢,尤以左侧为要,从而促进排便。而腹泻多为寒性,常用灸法,灸时躺在床上,两天枢穴各灸20分钟,同时再灸神阙穴(即肚脐)数分钟。此外,天枢与足三里配合治疗肠鸣泄泻、与气海配合治疗脐周疼痛等效果更佳。  在小暑这个生命力旺盛的时节里,看满眼的绿树浓阴,赏荷花亭亭玉立,闻茉莉沁人心脾的同时,也要常记起和运用这几重要穴位,以助你元阳、护佑脾胃,安然度过每个炎夏。

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糖尿病胃轻瘫腹胀怎么吃

老人骨质疏松用药

宝宝流鼻涕吃药

弥勒灯盏花药企怎么样

弥勒灯盏花药业简介

弥勒灯盏花药业在哪里

南宁最好的治癫痫专科医院
呼和浩特癫痫病哪家好
银川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