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常识

春风暖融融防病先防风

中药常识  2019年11月18日  浏览:4 次

  摘要:头痛欲裂啊,疼得我天旋地转,直欲呕吐,像是戴上了紧箍咒。说来奇怪,这头痛来得毫无征兆,既没有感冒发烧、外力刺激,个人也没有头痛病史,去医院看看,医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给开了阿司匹林。 中医诊病,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谓之 天人相应 。初春的时候,我们特别容易感冒,其实可能就是风邪在作祟。风邪终年皆有,为春季之主气。皇帝内经《素问 骨空论》曰: 风者,百病之始也。 风邪为六淫病邪的主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春风虽然暖融融,但其本性未改,一旦防护不好,风邪入侵,就会让我们染上疾病。那么,春季该如何防风邪呢?

  风邪最易侵袭人体哪些部位

  风邪容易侵犯头

  头痛欲裂啊,疼得我天旋地转,直欲呕吐,像是戴上了紧箍咒。说来奇怪,这头痛来得毫无征兆,既没有感冒发烧、外力刺激,个人也没有头痛病史,去医院看看,医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给开了阿司匹林。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病症,静下心来仔细琢磨,头痛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琢磨还真琢磨出了大问题。头痛从下午开始,而上午我只坐了一趟长途车,这几天气温回升,有乘客把天窗打开,我正坐在风口处,病因找到了。

  风邪最爱侵犯肺

  风与寒夹杂,导致风寒感冒,表现为头痛、畏寒、流清涕、咳白等;风与温夹杂,会导致风热感冒,表现为咽干、嗓子疼、口渴、咳黄痰等。

  风还会伤血管

  这是风与淤血 伙同作案 的结果,容易引起血栓,如脑卒中等。

  风侵袭关节

  风与湿邪协同,主要损伤关节,形成 痹症 。特别是风、寒、湿夹杂,会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关节疼痛、畸形、晨僵等症状。颈部、肩膀、肘部、膝关节等处软组织本来就薄弱,如果反复受风,则会导致落枕、肩周炎、球肘、老寒腿等

  教你五招防风邪

  《内经 灵枢》中提到 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 ,教导人们躲避贼风应该像躲避箭矢一样谨慎。

  防风避风

  首先要注意防风避风,提倡室内白天通风,但夜间一定要关好门窗,莫让虚邪贼风侵入。

  预防头风注意不要让头部着凉,洗发后要及时吹干。风邪侵袭头部的症状为头胀、头痛,严重的还可引起眩晕。这是内风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所致。

  慢脱衣

  有人看到春天气象万千,花红柳绿,气温渐渐回升,就急着脱去厚重的衣物。特别是一些爱美的女性,更是要风度不要温度,早早穿上了轻薄的春装。其实,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因寒冷而降低自身抵抗力,使风邪趁虚而入,患各种疾病。

  正确的做法是:别急于减衣物,稍微捂一下,待气温较为稳定后,再逐渐卸去冬装。所谓 春捂秋冻 即是此意。

  户外锻炼需防风

  春季晨练时防止风邪侵袭,就要注意:选择背风的地方,比如不要在墙边、胡同口练,以防阴风吹;不要太早外出,最好等太阳出来;在锻炼前穿上棉质运动服并进行热身活动,等运动开始后可以酌量减衣;不要穿背心、短裤,避免皮肤在冷风中暴露太多,打乱体内的热量均衡,锻炼结束后,要及时擦汗穿衣。

  饮食防风邪

  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体阳气也在升发。保护阳气对抵御风邪非常重要。最易行的保护人体阳气的办法是:在早春,多进食温辛类的饮食,如红枣、山药、韭菜、春笋等。其中韭菜是最好的补阳食物,煎鸡蛋、煮韭菜粥、炒韭菜豆干,包韭菜饺子 非常方便食用。特别一提的是,初春,不宜酸性、生冷食物。另外,民间的所谓 发物 ,如羊肉、蟹等也要少吃,特别是容易过敏的特禀体质的人,更要注意。

  按摩防风邪

  合谷穴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虎口,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它是手阳明经的原穴,按摩以调理全身气血,特别适宜面部气血调理。

  太阳穴

  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延长线的上方,按摩可调节头部的气血。但需要提醒的是,太阳穴很薄弱,千万不要过于用力地揉按,甚至打击。

  风池穴

  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按摩可调节少阳经的阳气,起到预防作用。

  春捂 四加五 让你健康过初春

  近来天气逐渐转热,很多小伙伴都高喊 太热啦太热啦 ,有人脱了秋裤,有人换上薄外套。不过,初春气温变化多端,不时有降温来临,所以 春捂 还是很有必要的。可是到底捂什么部位,怎么捂,都是有一定讲究的,快来一起看看!

  春捂四部位

  神门穴

  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在腕横纹上,小手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而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的原动力所发出的穴位,能够强化该脏腑的功能。

  腰眼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时会腰部酸软,经常尿频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用热水袋热敷或腰眼处的肾俞穴,可以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

  肚脐

  中医称肚脐为 神阙 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可以经常在肚脐热敷。

  小腿

  有些人在寒冷天气中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眼睛痛,中医认为这种表现属于肝阳虚,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

  临泣穴就在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临泣穴。阳辅穴在小腿的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位置。

  保暖记五个数

  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大于等于8℃时,早晚就要增加衣物;温度低于15℃时,要注意多穿衣;气温达到15℃后,还要再捂个7天,小孩子要捂14天;冷空气到来之前的24~48小时就要开始捂;头、肺、足,这 个部位是重点。

  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风疹湿疮。

宝宝健脾吃什么
儿童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小儿流鼻血怎么回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