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诊断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

中医诊断  2020年01月06日  浏览:4 次

摘要: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而小雪则成了寒冷开始的标志。

今天,北京下起了第一场雪,全国也普遍降温,寒流来袭。明天是小雪节气,进入寒冬模式,应该如何养生呢,且看楠楠给您分享。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而小雪则成了寒冷开始的标志。

中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节气中说的 小雪 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 小雪 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

这个 小雪 视频拍得真美

养心:静者寿,躁者夭

《素问 上古天真论》曰: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 生气通天论》云: 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

古人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对外,要顺应自然界变化和避免邪气的侵袭;对内,要谨守虚无,心神宁静。即思想清净,畅达情志,使精气神内守而不失散,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这也是 静者寿,躁者夭 的最好说明。

饮食:减咸增苦去内火

谚语云:节到小雪天下雪。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而冬季的饮食调养不宜过多食用咸味食物,以免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致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滋养心气,以保心神相交,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这个节气里,室内暖气都开始供暖,外面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 内火 。一般来说,苦味食物具有清热降燥的功效,适用于热症和湿症食用。

另外,专家表示,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需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补充,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同时,天气寒冷也影响人体的,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因此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

保健妙法1:揉太溪穴养肾脏

秉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冬季是养肾好时节。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而五行相对应的自然季节是春、夏、长夏、秋、冬。因此不同的季节所需要重点保养的脏腑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四季养生的原则是: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

养肾有一个既有效又简捷的方法 揉按 太溪穴 。从名字不难看出 太 ,就是大的意思,而 溪 就是溪流溪水。顾名思义也就说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如果肾水充盈,精之充足,肾的 原阳 或者说 真水 才会发挥其作用,温润营养我们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揉按 太溪穴 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 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 太溪穴 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保健妙法2:干浴功御寒

小雪已是初冬季节,天气较为寒冷,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平日可做干浴按摩功,两手掌相互摩擦至热,先在面部按摩64次,用手指自前头顶至后头部,侧头部做梳头动作64次,使头皮发热,然后用手掌搓两脚心,各搓64下,最后搓到前胸、腹背部,做干洗澡,搓热为止。此方法适用于预防。

保健妙法 :泡脚驱寒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可每晚用热水泡脚(患有不适合泡热水的足部疾病者除外),刺激足底穴位。

泡脚加醋:快速减轻疲劳,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泡脚加茄枝或冬青:预防脚冻伤,治疗脚冻疮。

泡脚加辣椒枝:改善体寒,注意脚面破损者小心使用。

泡脚加艾草:提高御寒作用,有助睡眠。

补气,滋肾,益精,用于气阴亏虚、肾精不定所致的头晕、心悸、目眩、耳鸣、健忘、失眠、疲乏无力;更年期综合症,病后体虚见证书证候者。

绍兴牛皮癣医院哪家好
骨关节炎吃什么饮食
大面积脑梗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