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诊断

中医舌诊辨证脂肪肝

中医诊断  2019年08月07日  浏览:5 次

摘要:舌灼热疼痛舌上有火烧样疼痛感,多因火邪内盛所致。常与舌尖红赤、口舌生疮同时出现,酒精性脂肪肝多有此种舌觉。常伴胸脘闷热,呕恶少食,大便秘结,目赤头昏,舌红少苔或干燥缺津,脉弦细或洪大。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现代 富贵病 。其起病原因常常是人们饮食过度或者饮食不足,所导致肝脏脂肪堆积,从而影响肝脏的功能。这种疾病短时间看起来不严重,但是长久发展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舌酸自觉舌上及口中时有酸味,但无酸水泛出。多由脾运失常,食滞不化,或暴食伤脾,食积肠胃,肝脾不和,浊气上泛所致。虞抟《医学正传》说: 亦有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者 ,肝胃不和,气滞湿阻,停血瘀,痹阻肝络,故见脘腹时痛,胁胀欲呕,嗳气嘈杂,大便不调或腹痛下利秽浊,舌厚腻或黄,脉弦滑或沉实。

舌甘自觉舌上有甜味。临床多有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恶心,面色淡黄,或便溏不爽,身体困倦,舌白腻或厚,脉缓或濡,但亦有症状不明显,仅舌感甜味者。舌甘甜多为湿浊上泛,与脾关系密切。脾喜燥恶湿,湿易困脾,气机被阻,血脂失于正常运化,积于血中为痰为瘀,痹阻于肝,发为脂肪肝。

舌苦自觉舌有苦味。临床多有腹胀胁痛,眩晕耳鸣,或大便秘结,咽干口燥,舌白腻或黄腻,脉弦滑,但多数仅有便秘,余症缺失。盖苦为胆味,与肝之疏泄有关;苦属火,火盛则口苦。《素问痿论》: 肝气热,则胆泄口苦 ,《灵枢胀论》: 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

舌辛自觉舌上有辣味,或麻辣或腥味,临床少见。以心胆不宁,无形气火夹痰浊为主,符合脂肪肝发病机理。《通俗伤寒论》: 口辛者,肺热入胃 ,朱丹溪说: 肺热口辛,宜甘桔汤、泻白散 。临床见脘腹痞满,胸闷气短,或痰涎壅盛,不能平卧,甚则面目浮肿,大便不实,舌质暗苔薄腻,脉弦滑。

舌咸自觉舌上有咸味,甚则有咸味痰涎排出。咸味入肾,一般说来舌咸多与肾虚或寒水上泛有关。如《通俗伤寒论》说: 口咸吐白沫者,肾水上泛 ,《张氏医通》认为: 口咸,肾液上乘也 ;口咸也与七情、五味太过有关: 夫口之多病 或见酸、苦、甘、辛、咸味,原其所因,未有不因七情烦扰、五味过伤所致 (《医学正传 口病》)。脂肪肝发病多以中年和老年前期为多,此时往往处于生理性肾虚状态,或因劳神过度,生活无序,脏腑功能受损,久必及肾。肾精亏虚,阴阳失衡,水不涵木温土,血脂失于正常运化,形成高脂血症,痹阻于肝。常见腰膝酸软,失眠健忘,耳鸣耳聋,胁腹痞满。若者见畏寒肢冷,遗精, 淡漠,或伴面目浮肿。

舌淡口中自觉无味,即味觉减退,或味觉迟钝不敏锐,多与脾胃失于健运有关。《灵枢脉度》: 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中医临证备要 口唇症状》云: 口淡无味,饮食不香 。临床常见胁腹胀满,食欲不振,或吐或泻,四肢倦怠,嗳气时作,舌白或腻,脉缓或细弱。

舌麻指舌麻木而感觉减退,甚则刮、戳、搔其舌,麻感仍不解。舌麻多血虚、肝风、痰阻等,《辨舌指南》说: 舌麻者,血虚也。麻木而伸不出者,内风挟痰也 皆宜柔润、养血、熄风。挟痰者,兼豁痰、宣痰 。若脂肪肝兼血虚,乃因心绪烦扰,忧思暴怒,阴血暗耗也,常见头晕目花,心悸健忘,盗汗虚热,面色暗黄,舌苔薄白,舌质淡或有齿痕,脉细缓或细数。

舌灼热疼痛舌上有火烧样疼痛感,多因火邪内盛所致。常与舌尖红赤、口舌生疮同时出现,酒精性脂肪肝多有此种舌觉。常伴胸脘闷热,呕恶少食,大便秘结,目赤头昏,舌红少苔或干燥缺津,脉弦细或洪大。

舌胀自觉舌体肿胀,但未必见舌体增大。脂肪肝患者多有,日久化火,木火上炎,故有舌胀之感。常伴失眠心悸,胸胁满闷,或心下痞硬,嗳气频作,舌淡苔薄,脉弦有力。

舌涩指舌上有食生柿子的感觉,多与舌燥同时出现,主要为燥热伤津所致。脏腑阳热偏盛,气火上逆,或燥热伤津,致舌干涩。陈无择《三因方口病证治篇》说: 烦、燥则涩 ;清代唐容川《血证论口舌》中指出: 舌涩是风热,通圣散去芒硝、大黄治之 。脂肪肝见舌涩与肾虚失衡,主水及气化功能失调有关。此时水不涵木,脾失运化,津液不布,痰浊、血瘀痹阻血络。常见咽干口燥,胁胀而痛,午后潮热,或耳鸣耳聋,大便秘结,舌红少苔或中剥为地图舌,脉细或弦。

 

清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中毒性肝炎等。

儿童高烧不退 手脚发热

管孩子消化不良的药物

男性突然夜尿增多怎么办

灯盏花制剂怎么样

生物谷灯盏花特点

灯盏花一共有几个品种

拉萨哪家医院专治癫痫病好
拉萨专治性病最好的医院
北京好的治癫痫病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