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诊断

坚持每天最少记一味中药地榆

中医诊断  2019年09月20日  浏览:6 次

  摘要:本品苦降酸敛,微寒清解,入肝、胃、大肠经,作用偏于下焦。既善泄热凉血、收敛止血,治血热妄行,尤宜下焦出血;又能泻火解毒、敛疮,治烫伤及疮疡。 别名:

  地榆、地芋、绵地榆、黑地榆、西瓜香、玉札、玉豉、无名印、地榆炭

  产地:

  地榆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长叶地榆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地。

  采收加工:

  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性状鉴别:

  地榆

  本品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长5~2,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至暗棕色,粗糙,有纵纹。质硬,断面较平坦,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绵地榆

  本品呈长圆柱形,稍弯曲,着生于短粗的根茎上;表面红棕色或棕紫色,有细纵纹。质坚韧,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皮部有多数黄白色或黄棕色绵状纤维。气微,味微苦涩

  饮片地榆

  呈不规则的类圆形片或斜切片。外表皮灰褐色至深褐色。切面较平坦,粉红色、淡黄色或黄棕色,木部略显呈放射状排列;或皮部有多数黄棕色绵状纤维。气微,味微苦涩。

  地榆炭

  形如饮片地榆,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具焦香气,味微苦涩。

  性味归经:

  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降酸敛,微寒清解,入肝、胃、大肠经,作用偏于下焦。既善泄热凉血、收敛止血,治妄行,尤宜下焦出血;又能泻火解毒、敛疮,治烫伤及疮疡。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宝宝最近不爱吃饭怎么办
四磨汤最佳服用时间
儿童健脾胃的常用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