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诊断

创业孵化等五工程助吉林民营经济再跨越永恒

中医诊断  2021年05月31日  浏览:4 次

近日从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为实现民营经济新一轮腾飞,吉林省将以“上量、提质、增效”为总目标,实现全省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翻番,从去年的1.3万亿元达到2.6万亿元以上,推动民营经济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过去几年,吉林省通过实施民营经济的腾飞计划、中小企业的成长计划,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初步统计,到去年年底,全省民营经济总量衡量,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万亿元,上缴的税金达到380亿元,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420万人,企业户数达到11.5万户,个体工商户能达到110万户,民营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6年的60.5%提高到68%。民营经济的增加值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当中的比重将会由2006年的35%提高到50%,提高1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撑起了全省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承载了近70%的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为把民营经济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将以转变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式为主线,做大总量、做优结构、做强龙头、做精产品、做长链条。加速实现企业孵化、成长、集聚、配套和延伸。

实现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目标,要重点抓好五项工程。

一是创业孵化工程。围绕着全省支柱优势特色产业,就是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装备、冶金、建材、医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等,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平台健全、产业培育功能较强的创业孵化基地。同时,把孵化基地发展的方向由大而全、小而全调整为专业化和产业化。并下更大的力量来发展科技型、产业型、智力型和创业型的孵化基地。

二是企业素质提升工程。促使1000户成长企业,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能够发展为亿元以上企业;培育吉林省名牌、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产品,省名牌80至90个,3年达到270个;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把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全的方向发展,使整个企业由粗放型、资源型向集约型和产业型转变;抓产业集群工程,依托现有的各类园区,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发展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园区,到2013年,形成300个具有特色的中小企业,300个加工能力较强的企业;建100个产学研示范工程。同时结合吉林省的特色资源,围绕秸秆、肉鸡、肉牛、稻米、蔬菜、乳制品、医药、木材、人参、林蛙,包括镍、钼有色金属火山渣、硅藻土、石灰石这些资源的开发,引导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进入,形成一个特色资源加工专业的强大的中小企业链条,增强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融资担保工程。开展银企保对接活动,加强担保机构的建设,注入资本金,放大担保机构的担保功能,探索直接融资的渠道,培育上市资源推动一批有特色有优势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到2013年底,为中小企业将融资1200亿元,平均每年要融资400亿元以上。

四是产业集群工程。依托各类园区,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形成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互支撑、互为市场、联动发展的集聚效应。加强中小企业为一汽、轨道客车等大企业的协作配套。到2013年,形成300户具有较强深加工能力的中小企业。促进特色资源转化提升,让更多中小企业进入玉米及秸秆、肉鸡、肉牛、生猪、肉鹅、鹿产品、大豆、稻米、蔬菜、乳制品、医药、木材、人参、矿泉水、林蛙、鹿茸等加工业,到2013年,形成300户具有较强转化提升能力的特色资源加工中小企业。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以千户成长型企业技术需求为重点,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实施100项产学研结合示范项目。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企业,发展一批创新型、科技型民营企业,到2013年,全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将达到6000户。

你的心里还是会有阴影。既然两个男人都犯了你难以原谅的错误 五是社会化服务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以省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为龙头,以市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支撑,以社会各类专业化服务机构为依托,以街道、社区、园区服务机构为补充的覆盖全省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络。加强中小企业服务联盟建设,开展中小企业“帮扶促”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共技术、管理诊断、事务代理、法律维权、市场开拓、信息咨询、创业培训、电子商务和成果转化等十大服务平台建设的力度,增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

宣城治疗白斑的医院合肥不孕不育医院治疗长沙医院哪男科好哈尔滨治疗男科医院哪家好
宜宾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