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中医药国际传播
中医诊断 2019年11月12日 浏览:6 次
本文导读:如何推动中医国际传播?如何突破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人才瓶颈? 到崇华中医街就诊的国际友人近日,参加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蒋建东、北京中医药大学张立平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教授等专家学者热议中医国际传播及人才培养。 中医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创科学,是经受过几千年临床实践检验的实用科学。 张立平在分析中医国际传播现状时介绍,经过大半个世纪发展,中医药已传播到18 个国家和地区。他认为,中医国际传播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比如: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欠缺;适合国际教育使用的临床实用课程、教材、方式及临床培训基地缺乏;中医高等教育及临床培训体系无法完全满足国际发展需求;中医临床疗效评估方法欠缺;中医药产业化能力有限等。建议要建立医教研文、政产学研一体化,建立多语种教学体系、多样教学方式一体化,海内外团队共建 中医中心 。 据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通过优先在重点国家打造区域 中医中心 示范点、逐步扩大覆盖面的海外传播举措,先后建立俄罗斯圣彼得堡中医中心、澳大利亚中医中心、美国中医中心、西班牙巴塞罗那分校等。 199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德国合作建立第一家中医医院 德国魁茨汀中医医院。 张立平介绍,该医院拥有门诊和住院部,共有80张床位。截至目前,有2.7万名患者到此就诊。 中医学经历数千年沉淀,不断完善并逐渐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但近代以来,中医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其中,人才缺乏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瓶颈。如何通过中医药文化吸引中医药方面的人才,如何以人才培养加快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现代科技发展和多学科交融,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也对新时期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徐建光说,中医药现代化人才应该是多学科融合发展、体现中医药整体思维的主动型精英人才。 徐建光认为,新时期中医药教育应更加注重将人才的个性化发展与群体效应相结合。同时,应进一步构建院校教育、传承教育,业内外多学科交叉复合培养等相结合的多途径教育体系,探索现代通识教育与中医药专业教育相互渗透的教学机制,提升中医药人才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小便结束有刺痛感啥原因小孩吃什么健脾胃
宝宝积食该吃什么药

- 上一篇: 血管垃圾多清理血管多吃黑木耳多喝绿茶
- 下一篇 怀孕初期能吃基围虾吗0
-
小暑怎样养生专家推荐7种健康食物
2019-07-16
-
第二届王振国教授中医药传承带徒大会在京举
2019-07-12
-
蛹虫草人工培育技术
2019-07-11
-
食疗让老年朋友排得畅
2019-07-07
-
运用中医传统推拿手法减肥
2019-07-06
-
菩提香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6